关于蹴鞠,最早的记载是在西汉著名文学家刘向所编写的《战国策》一书中。此书记载,苏秦自从当了赵国丞相,他为了联络齐国与赵国共同抵抗秦国,他便去求见齐宣王。
苏秦对齐宣王说:“齐国是一个大国,有数十万军队,仅临淄这一个城市就有七万户,人民富庶殷实,都喜欢吹竽、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这样富强的国家,又怎么能俯首听命于秦国呢?”
因此,早在先秦齐宣王时期,也就是公元前300年左右,就已经有了蹴鞠这项运动,所以蹴鞠在我国已经有了2300多年的历史了。这段文献说明,早在战国时期的齐国临淄城中,就已经较为广泛地开展了蹴鞠活动。刘向在他所著的《战国策》中的原文是:
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踏鞠者。
所以人们认为,蹴鞠起源于春秋齐桓公时期,蹴鞠最早应该是齐国训练军队的一个运动项目,后来逐渐传入民间。因为蹴鞠的娱乐性和对抗性逐渐被民间接受,所以蹴鞠就开始流行开来了。
但是根据文献记载,蹴鞠真正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市井上出现,则是在战国早期的齐宣王时代。
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临淄城作为当时最大的商业城市,它也成了一个手工业重镇。
根据古代佚名著作的书籍《考工记》中记载,当时临淄的皮革业十分发达,缝纫行业也十分繁荣,这也为蹴鞠的生产提供了一定的可能性。因此,蹴鞠这项体育运动在先秦时期的齐国民间已经十分普及了,并且这项体育活动已经开始从北方地区逐渐向南方地区推广了。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蹴鞠从只有军队训练转到民间娱乐的逐步普及过程,才是这项活动发展史上最重要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