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 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区,自西向东在霍邱朱港乡陈村入境,经王截流、正阳关,至寿县郝家圩出境,境内河长125公里,约占淮河总长的12.5%。寿县正阳关,汇集伏牛、桐柏、大别山等山水及豫皖两省的丘陵、平原来水,为淮河干、支流汇合枢纽,素有“七十二水归正阳”之称。
自南宋昭熙五年(1194年),黄河决口南流夺淮入海,经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改道北去,及至民国27年(1938年)花园口黄河决口侵淮,黄河大量泥砂,淤高淮河河床,使淮河中、下游排水不畅,每遇洪水,淮水向支流倒灌。
淮河平水河槽宽:最宽440米,寿西淮堤段;最窄150米,姜家湖淮堤段。平均宽260米,平槽水深3~4米。淮河干流含沙量约0.55公斤/立方米(正阳关站),年输沙量为1220吨,汛期约占全年的72%。
据1950~1984年水文记载,新河口丰水年(期)水位25~27米,枯水年(期)水位17~18米,常年平均流量为1334立方米/秒。1957年7月18日正阳关最大流量达12770立方米/秒,而泄洪量仅6200~8000立方米/秒,以致洪涝成灾。
淠河 淠河古沘水,有东、西两源,全长253公里,流域面积6000平方公里,其中境内5458平方公里,是全区最大的河流。
东淠河、有西、东两源。
西源——漫水河,系淠河主源流,源出鄂皖交界的挂笼尖北侧。从霍山县太平畈乡余家湾起,北流经双河店、王家店、洪家畈至九龙井,汇集东界岭、高山铺来水,上段称三道河,下段称六道河。西流源出石鼓寨、中界岭经古佛堂的山水。东流首受五桂河,折向东北,经上土市、雷家畈。南侧有龙门冲水入,又北流经鲍家岭、牡丹河两大弯道后,与源出八斗岭、鸡心石和自西向东流的清水河,在漫水河镇汇合。自此河岸开阔,最宽达72米,再东经响水寺、对头弯、大平地,有马槽河入,经唐家院,安家河从此汇入,又东行过梅林坪大转弯,折向东北,于王家畈(午旗河)入佛子岭水库。南岸还有源出白马尖,流经大化坪的石羊河(上段称辉阳河)于潘家湾入佛子岭水库。
东源——黄尾河,源出岳西县境多枝尖的金岗岭北侧,东北流经青天畈、道义涧,折北经阔滩河、黄尾街,于陡峰寨东进入霍山县境,称石板河。再北流经胡家河,在板里河西与另一源出岳西县境的清潭河汇合,北流至磨子潭水库。出库后与源出黑山尖经东西溪、东凤桥的扫帚河(上段称童家河)汇合后,古称潜水,进入佛子岭水库。佛子岭水库汇集东淠河东、西两源,控制面积1840平方公里(包括磨子潭水库570平方公里)。东淠河水出库后,河谷开阔,比降平缓,出现沙滩。西北流经梁家滩弯道,向东北流经黑石渡,汇入孔家河。1975年霍山县在此改滩造田,遂折东经霍山县城、团山嘴至两河口,其间右岸有柳林河、幽芳河、高庙河、熊家河(又名山王河),左岸有深水河、戴家河、龙门冲等支流汇入。至此,东淠河全长103公里,流域面积2697平方公里。
西淠河古称湄水,亦名西河、麻步川,发源于鄂皖交界的三省垴,源流称黄氏河。西淠河从宋家河、乌鸡河汇合口(五七桥)起,东流经茅坪、江家湾有青龙河(又名姜河)入,再东经青山,青枫岭,汇莲花河水,折北至青龙嘴,毛坦河入,再折北向东直至响洪甸水库大坝,出库后,经驻驾湾、独山折向东南至两河口,全长68公里,流域面积1585平方公里。
东、西淠河在六安县两河口汇合后称淠河,东流折北行9公里至横排头,进入淠河灌区渠首枢纽工程,形成5公里长的人工湖,过大坝后经苏家埠东北流汇入十里桥河水,经六安市折北流15公里至鲍兴集,古芍陂于此引淠水。向西转过大湾道,北流经王集、安城寺、单家埠,折东5公里至马头集,汇入石坝河水,再北经隐贤集、迎河集,于正阳关入淮河。在流域面积中,山区占70.4%,丘陵占23.2%,平原占6.4%。总落差362.1米,河流平均比降1.46‰,其中东淠河从黄尾河源头到磨子潭水库,平均比降11.9‰;西淠河从宋家河源头到五七大桥,平均比降18.9‰;六安城关到正阳关平均比降只有0.19‰。由于上游洪水夹带大量泥砂在下游滞流沉淀,1958年到1985年,河床抬高1米多,六安80年代淠河汛期1000秒立方的水位,相当于50年代3000秒立方的水位,急流而下经常成灾。淠河上游,磨子潭、佛子岭、响洪甸三座大型山谷水库,拦蓄洪水54%,减轻了下游的水患。
史河 史河古称决水,源出豫皖交界的大别山北麓,在金寨县关庙乡汇南流牛山河,再东流汇竹根河、牛食畈河、麻河、双河、熊家河、白水河,流至梅山水库。出库后,过红石嘴有长江河、洪涧河、傅家河、白塔畈河和泉河5条支流注入。北流至霍邱叶集镇刘小庙村出境,于固始县蒋集汇灌河,称史灌河。至三河尖又分东西两流,东流经霍邱县陈村入淮河。史河全长220公里,平均比降1.31‰,流域面积6880平方公里,其中境内河长120公里,流域面积6880平方公里(包括泉河上、下游段218平方公里)。红石嘴以上为山区,流域面积2004平方公里,河长10l公里,平均比降2.5‰。红石嘴以下为丘陵至平原,丘陵区平均比降0.38‰。史河梅山站最大洪峰量,清道光2年(1822年)9120立方米/秒(调查推算);1954年7月11日实测最大洪峰量为4380立方米/秒。梅山水库建成后,1969年7月15日实测最大出库流量为1560立方米/秒,同期进库流量为13978立方米/秒。史河上游河道支流众多,坡陡势急,河床大部分是岩石裸露或是砾石。红石嘴以下河道,坡缓势弱,河道浅宽,砂质河床和滩地,最宽达700~800米,河槽不稳定,两岸系沉积台地,易受洪水侵袭。
沣河 沣河古名穷水,源流为赵河,出霍邱县南林店一带丘陵岗区。北流经龙头桥至河口集南与西侧找母河汇合,再向北经河口集、朱塔寺,牛角河水汇入。过张集后称泥鳅河,折西北注入城西湖,河长44公里,流域面积680平方公里,平均比降0.51‰。在湖区汇高塘河、二里涧来水,再经霍邱城沿人下开挖的宽150米,长18公里的泄水道,由临淮岗深孔闸入淮,全长75公里,总落差37米。汇水面积1774平方公里,其中丘陵占51.8%、平原占21.4%、湖泊洼地占26.8%(1966年城西湖围垦后,汇水面积1447平方公里)。上游河槽宽4~15米,无堤,水深约1.8米左右;下游两岸筑堤,堤距60~80米,水深约3.0米。木船上达河口镇,下入淮水,航程53公里,是霍邱县西部主要的运输航道。
汲河 汲河古称水,因城东湖古称湖而得名,发源于大别山北侧外山区。东、西两源并导,于固镇汇合北流,注入城东湖,在溜子口入淮。全长160公里,流域面积2200平方公里,平均比降1.9‰。1958年,建淠史杭灌溉工程,汲东干渠由西往东,将南北流向的汲河流域分割为两部分,干渠以南属浅山、高丘山,以北属坡地、平原圩畈区。
西汲河:源出三仙山、红石埂,其源流处称沙湾溪,河槽狭窄,卵石河床。曲折东北流,会黄涧河,北流经石婆店、骆家庵,此段河槽平直稳定。再往北经沙嘴子,穿过汲东干渠吴家岸渠下涵至资圣寺,成为六安、霍邱两县的界河,此段河床不稳定、较弯曲,洪水不能及时下泄,常有3公里的积水区。北流经戴王庙,有漫流河(源出金寨奶奶庙)自西来汇,过六霍(邱)公路桥,经何家堰至洪集,又有头道河、二道河(源出金寨县九棵树)汇入。此段河槽呈高坎深沟,沟深4~5米,冲涮严重,无堤。过洪集后,折向东北经储渡口,油坊河汇入。自此以下至固镇三岔,两岸有堤,堤距300~500米,河槽宽20~50米,水深2~5米。西汲河全长102公里,流域面积864平方公里。
东汲河:又名丁集河。源出六安县独山钱家店的瓦岗冲,向北过康家埠,折东经荷叶堰、熊家桥至石门坎,有源出横河岭及界牌石的坡水汇入,穿过汲东干渠大关桥涵曲折北流,经大步口,过六霍(邱)公路桥,经宝应寺、丁集车渡,于固镇三岔与西汲河汇合。东汲河全长82公里,流域面积469平方公里。东西汲河汇合后称汲河。河槽弯曲,蜿蜒北流,入霍邱县境。从窦堰头至大阴沟段,堤距由350米缩至150米,最窄处砖洪集不足100米,严重阻水,是固镇和洪集经常发生洪灾的重要原因。砖洪集以下至官庄入城东湖,因堤距内夹有生产圩堤,水流也不畅。官庄至五里超,有长约13里地段河湖不分,枯水季节才出现河槽。汲河从固镇三岔至溜子口入淮,全长58公里。
东淝河 东淝河古名淝水,有东、西两源,于董铺汇合。东源出肥西县的大潜山,北流经青枫岭,过淠河总干渠天河渡槽,经石步桥,纳官亭来水,又汇源出焦婆店经长城镇的来水,北流至唐老圩,与源出将军岭自东向西三水汇合,进入寿县境。折西向北与西源在董铺汇合,全长49公里,流经境内14公里,流域面积2ll平方公里。西源出六安县龙穴山,北流过石埠后入肥西县境,经金桥折西北,过淠河总干渠金桥涵至六安县太平集,纳源出枣树店的青龙堰水,曲折北流,经李家圩有源出三十铺的桃园河入,再北流又纳源出肥西县江夏店的大堰水入,进入寿县境,折东北,流至董铺汇合东源。全长56公里,流经境内长42公里。流域面积136平方公里。东西两源汇合后,进入平原区,北流经过石埠嘴、船涨埠,至白洋淀后进入瓦埠湖。自庙台起,两岸有堤。白洋淀以下,河湖不分,枯水期河槽出现。自董铺至瓦埠湖河口,全长96公里。东淝河自西源至瓦埠湖河口,全长152公里,其中境内长138公里,流域面积2563平方公里。
杭埠河 杭埠河古称龙舒水,因在舒城县东南,亦称南溪,清光绪《舒城县志》称前河。建国后,改称杭埠河。古籍旧志均称源出岳西县井园(孤井园),实则源出岳西县同安寨西侧石关的猫耳尖。东北流经主簿源西台龙井河水,又北流至姚西。纳西河水,向北入舒城县查湾与源出岳西县境枫香坳的查水河汇合。东流至晓天镇,有双河自南向北流入,折北有石皂、救母河从西汇入,折东经小河口、右汇山七里河,曲折流向东北,于碎石滩进入龙河口水库,此段习惯上称晓天河。库区内汇滑水河、河棚河(乌沙河)。出水库东北流经九井寺有九井河入,折东龙潭河在右岸入,左岸始有堤防,过七门堰,再东经新街、干汊河,再东北流过马家河口至白马垱,右岸南港河入,左岸在合兴垱有朱槽沟与丰乐河贯通,东行经周公渡有清水河从南汇入,过将军垱后折北,经钱大山,折东经杭埠后,进入庐江县的广寒、王氏六渡,折北至合肥市肥西县三河镇与丰乐河汇合,向东流经大潭湾、北闸,注入巢湖。全长为145公里,其中境内长86公里,流域面积3064平方公里。
杭埠河在龙河口水库以上为山区,落差大,多岩石,卵石河床,河宽80~200米;龙河口以下为平畈,落差小,多砂质河床,河宽120~300米;王氏六渡至三河镇,原堤距不足100米,河底宽仅50米。由于上游积水面积大,中下游河道弯曲狭窄,泄洪不畅,经常水患成灾。明万历、清康熙、乾隆年间曾三次改道。民国3年(1914年)龙河口洪峰流量达6400立方米/秒。建国后,兴建龙河口水库,1969年山洪,入库流量高达10320立方米/秒。中下游河道经多次整治。将军垱至大潭湾段泄洪能力达到1960立方米/秒,大潭湾以下为2700立方米/秒。
丰乐河 丰乐河古称桃溪,清代称后河,又名界河。全长117.5公里,流域面积2080平方公里。有南、北、中三源,均出六安县境。南源张母桥河,又名小界河,源出大山寨骑马岗,北东流至东河口与源出嵩寮岩抱儿岭的东来水汇合,东流至将军山渡槽至龙嘴。北源思古潭河,源出小椿树岗,汇集中店、小华山、龙穴山江淮分水岭东侧及南侧的坡水,东流至双河镇。中源陈家河又名张店河、马棚河,源出凤凰台的驻马尖与横塘岗的豪猪岭。在张家店汇合,过打山渡槽,东流至双河镇与思古潭河汇合后,再东流至龙嘴与张母桥河汇合,至此,丰乐河三源合一。龙嘴为六安、舒城、肥西三县交界点,历史上三县均无堤坝,洪水漫滩而下。建国后,下游两岸陆续筑堤防洪,迫使水位抬高,洪涝灾害出现仍较频繁。过龙嘴再东流,过桃溪大桥至三河镇,原在此与杭埠河汇合,现向东延伸至大潭湾汇合,注入巢湖。
追问离六安多少公里?
在六安西部能看到东部的哪些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