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改行,我个人认为不算晚,恰正是选择期。因为35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也是三十而立刚刚过的时候,是对人生有比较好地理解和把握的时候,是有了一定经验和能力的时候。
在这个时候,更能够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喜欢什么,也能够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有比较好的悟性,在哪些方面有比较好的特长。那么,在这个时候大胆的做出选择对人生是有意义。
当然了,35岁再做选择的时候,因为旧有的东西会产生一定的束服。这些束服是在所难免的,是所有想改行人都会遇到的问题。
但我想,只要你认定了方向,并确认比较有把握获得成功,我认为在35岁的时候,改行是很有意义的。人生苦短呐!真正要做好一件事情,往往需要3到5年,甚至10到8年的时间。等到了50岁左右的时候,你再改行,那就更难了,或者是起不会太晚,精力都会跟不上。
改行不是仅仅的个人愿望问题,而是人生的道路选择,是与自己的家庭生活状态紧密相关的一个综合性的选择。从原则上讲,我支持35岁干。但是从具体实际讲,还要综合个人、家庭等各种因素做出分析,进行权衡。但只要敢于决策,坚持正确的,就一定能够不断有收获。
自己最知道自己最能做什么和最喜欢做什么了!
第一,我是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我的稳定对于家庭也意味着稳定;第二,过去几年的收入的确不错,虽然北京的房价一直在涨,但是我的月收入总是高于北京市每平米房价不少,这份收入在其他公司或者行业比较难以找到;第三,也是因为互联网行业不断有年轻人进入,所以我当时对自己的职业高峰预期就是40岁,所以打算在35-40岁之间踏踏实实挣点钱。
但是,当我踏入40岁之时,我却下定决心要换工作,虽然原来所在的地方依然在涨薪水,依然在挽留。下了决心之后事情就好办了,我花了3个月左右和很多人聊,也和不同的公司聊。最终选择了当下的公司,5月初完成了切换。
今天,进入新公司正好是半年时间,回首这个决定,真是非常正确!(我昨天在「知识星球」发布了自己加入新公司的半年感言,「辉友」们可以在星球上看置顶消息)但我想说的是,我们不能以今日的成果去印证当时选择的正确,因为两个时间点信息完全不对称。所以,今日的快乐有运气的成分。我们必须回到当初,看看我为何做决定要换工作。
首先,人是一种很难满足的动物,这并非坏事。起初我认为自己的职业生涯的高点会出现在40岁,但是当我跨入40岁大门的时候,这个状态并不令我满意,如果就这样继续混下去,我的一生会充满遗憾,然而我只此一生,再无重来的机会。所以我必须看到更好的未来,并且不顾一切去追求这个未来。
第二,我在35-40岁之间,用「三份收入」的构想解决了当初对工薪的单一依赖,换言之,我在兴趣和投资上的收益让我有一定的底气,去承担工作收入下降的代价,也可以承担「万一错了」的成本,而不用影响生活质量。我最初难换工作的原因在于我总是在追求「更高的收入」,这个条件把很多有趣、有潜力的方向都堵死了。但是这次换工作,我和家人的共识是「降薪一半,三年不涨薪」。因为的确因为有了其他收入之后,生活质量本身不受工资变动的影响,最多只是攒钱多少,挣钱快慢的问题。这个代价和潜在机会对比起来,不算大。
第三,最重要的是,我终于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在这种构想下,我对未来10-15年的工作有了新的预期。这样的思考,把收益、兴趣和理想三件事情都结合了起来。在3月打算换工作的时候,我曾经问自己如下问题,理想工作意味着什么?
对我而言,所谓的理想工作必须回答如下三个问题:
做什么?
与谁一起做?
能否发挥自己的优势?
答案也非常明显,理想工作必须具备三个特征:
做有潜力的事情。
与佩服的人一起做。
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在这种构想下,转行、换工作就不再只是「不满当前工作」的结果,也不是「碰碰运气」的结果,而是出于一种很有说服力的思考。具体答案,其实当时已经想清楚了,只是当时还在原来的公司,没有公开写清楚细节,现在具体回答上述三个问题:
做有潜力的事情—— 智能手机用了10年成熟,而智能汽车会用至少15年发展,30年成熟。所以,选择智能汽车至少有15年的红利期。现在选择智能汽车行业,几乎是我能看到的最优选择。
与佩服的人一起做—— 过去两年与李想接触的印象是,他自己一直在快速迭代成长,而价值观方面也非常吻合,所以与李想并肩作战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我自己喜欢体验和分享,追求影响他人的心智,而组织的建设,虽然我没有做过,但是与这个特点吻合,可以一试。
在这三个要素想清楚,且没有后顾之忧的前提下,很快做了决定,而且一点也不留恋当时的高薪,甚至更高的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