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1
评芥川龙之介的小说《竹林中》
评论1:
芥川龙之介的《竹林中》。它讲述了一个强盗奸污武士的妻子然后杀死武士的故事,这个简单的故事有七个讲述者,其中包括三个当事人,强盗和妻子都承认自己杀死了武士,而武士则通过女巫之口说明自己是自杀。他们互相矛盾的讲述使故事变得扑朔迷离,寻求真相已经没有可能。
《竹林中》不是侦破小说,它激起的不是我们探究真相的兴趣,而是不同当事人对同一个事件讲述的角度、立场、语气、心理的不同所隐藏的信息。我们看到,武士和凶手对那位被奸污的女性都有些责备和鄙视,而那位女性则充满了自责,在责备和自责的背后有很深的文化内涵。
凶手的供词告诉我们他本来无意杀那名武士,当他奸污完女子正想溜之大吉之时,女子要求他杀死他的丈夫,凶手暗示我们他杀武士完全是女子的引诱,而他对死者是很佩服的,因为武士跟他交手打了二十三回合!普天之下只有武士一人能和他打到二十三回合!
亡灵借巫女之口的供词可以看出死者对凶手竟然也是饶恕的态度,因为凶手征求他的意见是否杀死他的妻子,就凭这一句话,他“已愿意饶恕强盗的罪孽”。对妻子他则是怒火中烧,因为他听信了强盗的诱惑,愿意跟他走,并让强盗杀死自己的丈夫。在犹疑不定之间,妻子逃命了,强盗给武士松了绑,武士在痛苦中自杀了。
而那名被奸污的女子的忏悔可以看出她内心非常痛苦,她在被奸污之后在丈夫脸上看到了讥讽和嘲笑,她忍受不了那种冰寒雪冷的轻蔑和憎恶,于是准备杀夫后自杀。杀死丈夫之后她却没了自杀的勇气,只能生活在痛苦和自责中。
三个人的供词是互相矛盾的,只有一点相同,那就是无论杀人者还是被杀者都谴责那名被奸污的女子,而女子因为缺乏自杀的勇气同样生活在自责中。
真相如何确实已经并不重要,通过他们的供词我们可以看出比真相更重要的东西。强盗奸污女子并杀死其丈夫没有丝毫犯罪感,在供词中充满“好汉做事好汉当”的英雄气概,却怪罪女子的诱惑激发了他的杀人念头,他让我们看到了人类历史的强盗逻辑:让女人承担所有的罪恶。按照这种逻辑,国家的灭亡,商纣的残暴、唐明皇的荒淫都是女人引诱的结果。
再看那位软弱的丈夫,因为贪财中了圈套被强盗捆住,结果妻子落入强盗之手,他无法保护妻子却对妻子充满了责备,也许妻子被人奸污之后如果自杀他便能够原谅她的刚烈,结果妻子逃走他却死于自己的无能。
那位女子是位刚烈的女性,强盗和她母亲都用“刚烈”这个词描述她,她逃走之后一直生活在自责中,她没有怨恨丈夫的无能,丈夫的讥讽和轻蔑的目光却让她充满了痛苦。女性总是生活在他人的目光中,在他人的肯定或否定中确立自己的身份和价值。其实一个懦弱的男人有什么资格讥讽和藐视她呢?她能够从强盗手中逃出来已经说明她的勇敢。
面对同一起杀人事件的不同讲述透露出来真相以外的信息,所有的指责都在指向那个同样是受害者的弱者:被强盗奸污的女性。这可以看出东方文化中女性的地位,男性掌握话语霸权,他们对女性可以随意欺侮、嘲讽、谴责,他们凌驾于道德之上,违背道德然后谴责道德,即使奸污了女性也要谴责她的不贞,责备她没有做出彻底的反抗:自杀。
评论2:
小说由在竹丛中发现了武士尸体的樵夫、云游僧、捕役、老妇答典史问,以及强盗多襄丸的供词,真砂的忏悔,武士鬼魂借巫女之口所说的话等几个部分组成。樵夫在竹丛中发现了武士武弘的尸体,而武士年轻貌美的妻子真砂以及凌辱他的强盗多襄丸都分别供认自己是凶手。最后是死者的供词,他借巫女之口,声称自己是愤而自杀的。樵夫、云游僧、捕役、武士的岳母也站在不同的立场上为案情提供线索。小说没有最终结局,因而也引起了众多莫衷一是的揣测。从文学成就的角度说,诸多文学理论家认为从小说本身来看,它提供了一个开放的结构,“尽管到最后还是懵里懵懂,但却不愧为名作”。
但从人性的角度看,从小说中各人的供词中果真无法判断真凶?或者说,每一位读者都会有心目中的真凶?这样引申出来的可能就只有“没有真相”或“人性不可相信”的虚无主义或神秘主义结论,从而忽略了芥川在这篇小说中所要提示的更为复杂的问题:他们何以要撒谎?
基于对芥川的理解,黑泽明在电影《罗生门》里,不仅给出了真凶是谁的判断(强盗多襄丸),也给出了他们何以说谎的理由。在黑泽明那里,樵夫成了整个事件的目击者,樵夫的供词中,说出强盗强暴真砂后,的确想拥有女人,未料他发现女人之武士丈夫已经嫌厌这被糟蹋过的女人,强盗竟然也因此丢弃女人。女人羞辱悲愤之余,说出“谁是强者我跟谁!”导致两个男人开始竞争。打斗过程两人其实都充满恐慌与惧怕,仓皇打斗中,强盗无意间杀了武士。自此,也许真凶是谁仍然不一定是黑泽明给出的判断,但说谎的理由却由黑泽明给出来了。
几个当事人的供词都是谎言。多襄丸的供词是要将自己塑造成人们心目中剽悍勇武的一代枭雄;真砂的供词是要将自己塑造成被强盗欺凌后又被丈夫侮辱的悲惨而刚烈的女性;武弘鬼魂的供词是要将自己塑造成清高刚直不辱精神的士。
对于芥川来说,这个阐释也许是最重要的。人性软弱但又不能直面自身,往往由各种各样的谎言来捏造自身形象,以寻求自我认同和他人的认同。这种对人性的阐述在芥川的小说中比比皆是。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