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看电影?我经常在思考这个问题。
也许对现在的上班一族来说,电视剧太拖沓,尤其是韩国电视剧,动辄就是几十上百集,就算再好看,想想明早还要摸黑起床,还是不得不忍痛摁下遥控器上的“关闭”按键。而看场电影,却只需要花一到两个小时的时间,经历别人一生甚至几番轮回的境遇。
记得一个影评人曾经说过:“我们之所以要看电影,是因为可以经历我们在按部就班的生活中无法经历的事情。”在电影里,你可以和裘德•劳谈场恋爱,也可以和小哈里•波特一起挥舞魔杖,还可以跟随张曼玉袅娜地走完旧上海的狭窄弄堂。看一部电影,就像经过一次洗礼,获得一次重生。
我一直认为电影是拍给有故事的人看的。只有在时间中历练过的人才能更好地接收和享受到那种和自己心跳节拍一样的律动。能够真正把自己投入到一部电影中的人无疑是幸福的。看电影不是在逃避惨淡的人生,反倒是因为对生活充满希望。
我总是以一种尊重的态度对待每一部电影,确切地说,是每一部好电影。所以,每次看电影前,我总会做足功课。我喜欢在家里而且要是一个人的时候看电影,把窗户关得严严实实,拉上窗帘关了灯,我很享受那种绝对的私密空间,这样能全身心投入到每一个动人而又璀璨的故事里,可以肆无忌惮地大笑,或者失声痛哭。同时对于那些有迹可寻而自己又不了解的电影我总会追根溯源。因为《她比烟花寂寞》(《Hilary and Jackie》)我会在影片结束后再紧接着听一遍杜普蕾的《埃尔加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因为《冷山》(《Cold Mountain》)我会去翻看查尔斯•弗雷泽的原著,因为《胭脂扣》我会再次回味一遍李碧华的小说,因为《波拉克》(《Pollock》)我会去试着接受波拉克那些极端的抽象画。我不敢说自己是一个铁杆影迷,我只是理智地让电影在我的生活里占据着适当的位置。
我喜欢将电影分为两类:爆米花电影和私人电影。爆米花电影包括中外的大片和各种投资规模较小的商业电影。如今的大片中已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依赖电脑特效,这种电影只能放在电影院里感受环绕四周的磅礴轰鸣,在家是端不能有所触动的。私人电影往小了说就是各种文艺片。我宁愿和朋友相约去看场爆米花电影,笑得嘻嘻哈哈也好,被大场面唬住也好,也不希望在电影散场“啪”一声亮灯后,让自己的泪水和喟叹大白于天下。所以,每次学校放假以后,我都不得不背着一大包沉甸甸的碟片乘车回家,但是那种幸福感和即将“赴宴”一般的急迫心情会让我加快脚步,匆匆前行。
我曾期许过以后的生活:要有一个露天阳台,阳台上放一把白色睡椅,我可以在九月下午的阳光里喝一杯expresso,然后走进挂着白色窗帘的玻璃门,在机器里放进一张碟片,盘腿坐在沙发里,期待和另一场梦的相遇。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