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电影版的《飘》翻译过来却叫《乱世佳人》?

我记得电影版的《飘》英文名字同样也是《Gone with The Wind》和原著是一模一样的 可为什么到了中国 书名和电影名字翻译的却不一样了呢?这当中有什么原因吗?是谁这样翻译的 为什么呢?这样翻译到底好不好呢?
看了一楼的回答 发觉原来翻译可以不忠于原著,居然可以按译者的主观判断来重新定义电影的名称,电影《Gone with The Wind》(这是电影的原名)可没把原著的电影名字根据它的故事情结和内容总结成《the beauty in the confused world》 现在发现 连中文版的书名也是意译的 如果按字面意思 “Gone with The Wind”翻译过来应该是“随风而去” 原著的作者同意这样翻译吗? 我们这样翻译有没有版权的保护呢?一个国家的一个行业应该有一个行业的行业协会吧,难道这是它们认可的翻译?

  首先电影的中文译名与原著甚至电影的英文版原名不同甚至完全不搭是不存在版权保护等一系列法律问题的!
  其次作者给书起名《Gone with The Wind》,名字着重点是在故事的主线,即战争年代人门的生活随波逐流,居无定所!

  而电影起名为《乱世佳人》则把着重点放在了剧中的女主人公斯佳丽(费雯丽饰)剧中斯佳丽绝对是最主要的角色,而电影以直接或间接用主人公名字命名也是常有且符合逻辑的一种方法(比如后来又续拍的乱世佳人续集就命名为斯佳丽,英文原版也是这么命名的,当然不推荐去看,会毁了原著的感觉的...).

  再者电影的命名也会影响票房,你说命名为<随风而去>,你会去看吗,而乱世佳人则很好的吸引了眼球!!!

  当然如果能同时兼备音译和意译再吸引一下眼球的命名就最好了,当然几乎不可能,就我所知就只有一部:<魂断蓝桥>-----原名<waterloo bridge>真的同时具备以上三点,神一般的译名!!!

  回你的问题,baiduHI好像有点问题,不知道我的回复你收到伐,这里再打一遍:
  对啊,你的这些名字是不错,但是我说起乱世佳人这个名字没有问题并不是说只能取这名字,还有我说的重点在于
  1乱世佳人这名字不侵权,没有你说的原著版权保护问题,所以这是合法的

  2乱世佳人这名字符合逻辑,因为故事确实是围绕斯佳丽展开的,所以又是合理的

  3乱世佳人这名字能吸引眼球,说的俗气点,你那些名字中,没有一个体现出斯佳丽的绝代芳容,就凭这一点乱世佳人这名字就会更卖座,这是现实!所以这是合情的

  综上所述,这名字是合法合情合理的!!!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1-26
《飘》为原著书名;《乱世佳人》为获得奥斯卡奖项的电影名,用“乱世中的佳人”恐怕更能吸引观众的眼球吧,哈哈!

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国的梁山伯与祝英台
哈姆雷特=中国版本的“王子复仇记”

如此种种的翻译只不过为了让观众理解,用书名来解释,有时不便于推广,比如单一个飘字,不足以让大批观众对它产生兴趣;单搬原著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的名字上荧屏,甚至用它直接做海报宣传,这对有着文化差异的中西方观众来说,无法起到很好的沟通作用,周总理译成“王子复仇记”看似违背了原著的精神,但是也可以说是将哈姆雷特的主要故事情节和盘托出,让观众提前打个预防针,比起直接接触那个洋名字要好得多。我想至于修改原著名字这件事,应该是征得当事人同意的,毕竟那时的米切尔还在世哪。

《飘》书名的来历:1935年7月,麦克米伦公司决定出版这部小说,并暂定名为《明天是新的一天》。玛格丽特引用美国诗人欧内斯特道森的一句诗,将小说的题目改为《Gone with the wind》(汉译名《飘》)小说问世当年,好莱坞以5万美元的代价购得《飘》的电影改编权。(看看是改编了,所以名字可以改的嘛,而且原著的书名就曾经被改过,所以不是铁扳钉丁,一成不变的) 由大卫塞尔兹尼克执导,克拉克盖博和费雯丽主演的电影《乱世佳人》于1939年问世,一举夺得10项奥斯卡大奖,并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名片。
第2个回答  2009-01-26
1939年,傅东华首译玛格丽格传世巨著 Gone with The Wind,取其消逝与渺茫之意命名为《飘》。自此风行至今:美丽与勇敢的郝思嘉、风流与执着的白瑞德、坚强与宽容的韩媚兰、儒雅与懦弱的卫希礼----这些名字萦绕在几代人的脑海中,日久弥坚。1996年,陈良廷再译本书,冠名以电影版之《乱世佳人》,补全傅译之删截处,人物名称全部取音译,为爱《飘》之人收藏之另一经典版本。

呵呵,你的想法很高啊,

但现在的翻译是没有狭隘的标准的,也可以说是中国词语的多义造成的

好像说理发,也可以说是剃头。。。。

我觉得《乱世佳人》这个名字我可以接受,也符合电影通俗的特性。
第3个回答  2009-01-26
翻译有意译和直译之分,无论哪种,都是要建立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
你如果说是按照译者的主观判断来重新定义就不对。不同民族不同语言间有不同的表意体系,意译是很有必要的。译者毕竟也是费了一番苦心的。虽然乱世佳人这个翻译我也不喜欢。严复的《天演论》是很明显的意译,但《天演论》仍然是研究翻译理论的范本之一,现在可是要翻译成《论伦理学在社会领域的应用了》。
翻译是要经过协商,取得原作者或代言人的授权的。有些作品在译介早期常常有不同的译名出现,这里头有种种原因,不过常由社会来淘汰保留译名。
例如......五四时期的译名就够多够古怪了。
不过在中国,没经过授权翻译的作品很多........特别是欧美小说跟日本漫画。
第4个回答  2009-01-27
这主要是沿袭最初的翻译
因为第一版翻译的年代比较早,那个时候的人,尤其是文人老觉得翻译应该要有意境和自己的见解,还要作适当的修改方能符合中国国情,被国人所接受.
这一点,从乱世佳人的人名中也可以很明显的感受到,但我我不是特别欣赏这样的翻译方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