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正确
爱情观了解应分为两个层次:首先,要对自己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既不自我欣赏,也不自惭形秽,不论自己性别男女,相貌美丑,有无生理缺陷,都能积极悦纳自己;不管环境优劣,条件好坏,都能从实际出发,努力适应。其次,是对爱人的了解。从了到解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的执行者是眼和心。“一见钟情”和“速食爱情”对于大学生而言并不现实。只要你对爱情的态度是认真的,你就愿意并且能够禁得住时间的考验,真真切切去了解一个人,从性格到脾气,从个人到家庭,从兴趣到理想。寻找自己的爱情,不能盲目,更不能随波逐流。
爱情自古至今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从没有一部法律规定什么人在什么时间开始恋爱,以及如何恋爱,面对种种爱情观也没有一个评判的标准,更没有谁能阻挡爱情前进的脚步。笔者非常推崇
邓颖超的爱情观。她说:“爱情是默契,是彼此的信任,是同舟共济和相互原谅,是平安时期的忠诚,又是艰难时期的相依,是相同的文化修养和融合的精神生活,是心灵的契合和交流。”年轻的人们,在恋爱之前,请审视自己的爱情观。
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对异性有一种朦胧的好感,他们把这种“朦胧”视为爱情而大胆地去追求。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对于青春期朦胧的爱,我们 必须进行正确的引导,对于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中的男女之间的爱情,学生要有正确的理解。如:中学语文课本中收录的
《蒹葭》一诗,讲了一位男子不畏艰难执着追求心中的女子,诗的意境带有一种朦胧的美,而这首诗的绝妙之处正是这种似真似幻的朦胧。诗中的男女主人公也许并没有真正见过面,更没有深层交往,这一点恰与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心理类似。讲解这首诗时我抓住了“朦胧”二字引导学生体会它的美,讲清任何东西都有一个“度”的问题,少男少女的爱也是如此。超过了这个“度”,美的东西就会向其反面发展。肯定地说,爱是美好的,追求爱是成熟的标志,是无可厚非的,但人生每一阶段有每一阶段的任务,不能颠倒,爱情之果,如果在没有成熟时就过早地强行摘下来,那只能品尝到它的苦涩。中学时期是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时期,引导他们先把这段美好的感情藏在心里,到合适的时候再释放出来,那时,有了成熟的爱情观和判断力,爱会更成熟,更理智,更美好。描写爱情的文章虽然时时出现在中学课本中,但不是让我们去效仿,而是为了表现劳动人民对
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对于中学生来说,爱只是一种美好的憧憬,绝不是可以效仿操作的现实。这样,通过文学作品进进行教育,肯定其美好的追求,充分尊重人性,学生更乐于接受。文学作品中的爱只可感受了解,不可仿效,这是所有人应该把握的“度”。 爱情是个甜美的"话题",青春期的爱情是个微妙的"问题"。爱,没有对错,无论它发生在什么时候。
青春期的爱情与谁有关系?我坚定地告诉你,只与当事人有关。人生在世,会经历许许多多的事情,爱情也是其中一品。没有谁有权利,阻止任何人去品味这道。"茶" "茶",自清香;味却多种。喝的是同一道"茶",品出的,却不一定是同一道"香"。
青春期吗?自有它的不同。我讲的不同,是因人而异的不同;而不是什么冲动、幼稚,无责任感,不懂爱情之类大人强加于少男少女的荒谬之言。
少男少女,面对一份感情,不一定都是冲动的,盲目的。老师、家长不是我们脑子里的精灵,不可能完全清楚我们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要去做。我的确想问问长辈们,为什么非要清楚我们的"爱情"呢,是怕我们年纪小,不懂事,会犯错误吗?是认为"爱情"不该在青春期发生,要遏制吗?是要把一份"微妙"的感情,硬说成"早恋"吗?
用心良苦桑?br> 胡思乱想吧!
武断专行吧!
既然是道"茶",谁品不是品?何时品不是品?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自然有的要去品这道"茶",又何苦拦着他!甜也罢,苦也罢,其中的滋味只有他自己最清楚,不跌几个跟
头儿,他哪里知道这"茶"不可轻易去品!
老师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不通世事,要保护,要管教,心是好的,但要看事态的发展程度,再决定"如何行动"。 "茶"可"品"不能"喝"。
年少,毕竟是年少,"茶"喝多了是会"醉人"的。这一醉,醒得了,醒不了,可就不由饮茶人决定了!万事都有个"度"!品茶人要掌握好这个"度",看人品茶的人也要掌握好这个"度"。否则,事情就会一团糟。
青春期的爱情,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只不过,与成年人的时间不同罢了,我看,没有必要特别关注!倒是大人们,也该再细细品味一下你的"茶"是否还"清香犹在"呢?
处于青春期的人,不是个个都在"沉醉",都在"品茶";清醒的还是占大多数。拜托,不要都紧张兮兮的!是"好茶",何时品都是香的!不是"好茶",长大了再品也依然只有苦涩!
青春潮的爱情,就放青春期的人去品,去看。好了,都那么大年纪了,别总想在孩子的世界搀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