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你认为《家》中哪个人物性格最复杂,请简述理由。
觉新是一个新旧掺半的人物,性格上具有较突出的两重性:一方面,他受到了五四新思想的熏陶,同情弟弟们的斗争,另一方面,长房长孙的地位和封建家庭的教养又使他怯弱忍让、逆来顺受,客观上扮演了一个旧礼教旧制度的维护者的形象。
简述《家》中一个女性的悲剧命运。
梅:觉新两小无猜的情人,因为两家母亲之间的小小过节而劳燕分飞,被迫远嫁宜宾。出嫁后不久,又成了寡妇,最后抑郁而死。
鸣凤:高家的丫鬟。由于出身低微,她被剥夺了青春与爱的权力,高老太爷要将她给自己的朋友孔教会会长冯乐山做妾,鸣凤在绝望中投湖自尽。
珏:觉新明媒正娶的妻子,在即将生产时被高老太爷的陈姨太以避血光之灾为由赶到郊外生产,懦弱的丈夫却不敢反对。最后因照顾不周,难产而死。
怎样理解觉慧那种叛逆,反抗与追求理想的性格?这种精神在当今还有意义吗?
高觉慧是作者理想中比较先进的英雄人物,是高公馆这个封建的黑暗王国中的一颗明星,通过这个人物形象,从正面表现了作者平等、博爱、自由的人道主义思想。他“从来不坐轿子”,他认为“‘底下人’跟主人一样有感情”,他对鸣凤说:“我想起你,总觉得很惭愧,我一天过得舒舒服服,你却在我家里受罪!”他认为自己跟鸣凤是一样的人,如果永远让鸣凤做自己的丫头那就是欺负她。他对所有的下人都是平等的,他憎恨封建的等级制度。他要求作为一个人就应该有自己的命运,他敢于违反祖父的命令帮助觉民逃婚。在那没有自由,没有活力的封建家庭中,他想到那是沙漠,是一个:“狭的笼”,因此,他要逃出这个家,他要到一个自由的天地中去寻找新的生活,他宣誓“要做一个旧礼教的叛徒!”他追求的是丰实、充实的生命。
觉慧是个大胆、正直、热情、乐观进取的进步青年,他敢于蔑视和反抗封建专制势力,追求新社会、新生活,是这个封建家庭的叛逆者。这一点在本文前半部分已经提到。但作家塑造的这个叛逆者形象的成功之处不仅在于此,而更主要的是在于,他使我们看到这个叛逆者是出身于大家庭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叛逆者,他是在“五四”思潮影响下逐渐觉醒的叛逆者。读完作品,会使我们感觉到,觉慧是在不断克服旧思想的斗争中变化成长的,使我们觉得他是一个有着复杂感情的,有血有肉的,带有各种烙印,多方特征的真实的人。
首先,觉慧对鸣凤的爱就是充满矛盾的。他生活在那个腐朽、糜烂,人与人之间互相倾轧,勾心斗角,没有温暖、没有爱的家庭中,他感到只有象鸣凤这样美丽、纯洁的婢女最可爱,所以他深深地爱着鸣凤。“然而他一旦走到外面,进入新的环境,跟新的朋友接触,他的眼界又放宽了。他觉得在他的面前还有一个广大的世界,在那里他的青春的热血可以找到发泄的地方,在那里才有值得他献身的工作”。他对新社会、新生活的追求是真诚和热烈的,胜过对一个美丽纯洁少女的爱,然而这也只是暂时的。他在外面活动的时候,的确忘记了鸣凤,但是回到家里,他又不能不想她,不能不因思念她而苦恼。“而这种思想在他的脑子里战斗,或者可以说是‘社会’跟鸣凤的战斗。鸣凤是孤立的,而且还有整个的礼教和高家全体家族做她的敌人。所以在他脑子里的战斗中,鸣凤完全失败了。”这就写出了他这个高公馆三少爷的头脑中,还没有摆脱本阶级的意识,他还是向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表现了自己的软弱。于是他把鸣凤放弃了。有两样东西在背后支持他的这个决定:那就是有进步思想的年轻人的献身热诚和小资产阶级的自尊心。然而他究竞是一个有丰实感情的人,他对鸣凤的爱绝不是轻而易举地就能忘却的,他还不能使自己的心不颤动。特别是当他刚刚得知鸣凤投湖自尽的消息时,简直是痛不欲生,在这里,人情得到充分的表现。只有这样,才让读者感到他是一个具体真实的人。
觉慧与祖父各自走着不同人的生道路,在政治思想上他们是根本对立的。因此,觉慧感到祖父对自己不是慈爱,而是沉重地压迫,使他时刻都想进行反抗。他参加学生运动,祖父禁止,他反抗了,他爱鸣凤,祖父把她逼死了,他愤怒;觉民的婚事,祖父专横包办,他帮助觉民逃婚。这些重大问题上的尖锐对立,使他毫不让步,坚持斗争。但在爷爷临终之前,他却带着一种悲哀的感情呼喊“爷爷”,出现一种因为祖孙之间的膈膜并未解决,也将永远不能解决的遗憾。当然,他的遗憾是天真而幼稚的,其实他们之间的膈膜是根本无法解决的。有人认为这里表现了资产阶级人性论的思想。我认为他对爷爷的这点怜悯之心是可以理解的,这是一种人类共同的感情。只要我们与当时的具体情况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就会认为这是正常的现象。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