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言语得体
言语既是交际心理现象,展现交际心理过程,就必须做到说话得体,恰如其分。任何夸大其词,或是不看对象,词不达意,都会影响交际心理的展现,妨碍相互间的交流。例如怎样称呼别人,这中间就大有文章。两人见面,第一个词便是称呼,它既是见面礼,也是进入交际大门的通行证。称呼得体,对方会感到亲切、愉悦;称呼不当,对方就会不快、愠怒。
交际中言语也要注意分寸,该说则说,不该说则一句都不说,说到的程度应视对象和交际目标而定。赞美对方,说他如何才华出众,聪明能干,这些恰恰是他的不足之处,对方的心理如何,便可想而知了。例如某人好不容易才发表了一篇作品,这时你表示祝贺,说他“吃苦”,“有毅力”,“有一种顽强精神”,这都可以,但如果以此便夸奖他“作家”,他就感到你这是嘲弄、讽刺他了。两人争论问题,对方从全局考虑,作出某种让步,使问题得以及时解决,这时你诚意地称赞他说:“你的风格真高,实在难得!”这种赞美,往往适得其反。既是真诚地赞美别人,又何必加上一句“实在难得”呢!
2.言语真诚
其实言语得体也是出于真诚,话说得恰到好处,不含虚假成分,能说不真吗?然而真诚还有它另外一面,那就是避免过于客套,过分地粉饰雕琢,失去心理的纯真自然。绕弯过多,礼仪过分,反而给人“见外”的感觉,显得不够坦诚。
与人交际,谦逊礼让是完全必要的,然而不分对象、不分场合,一味地“请”,“对不起”,未免有虚伪的嫌疑。比如说故人相聚,还过分客套,搞得别人难为情,这就很难说是真诚。这里缺少点什么呢?缺少直率和坦诚!许多情况下, 们需要直抒胸臆的言语艺术,是怎么样,就怎么说,还事物以真面目。直言不讳,是待人接物很重要的语言技巧。
3.言语委婉
语言的表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由于谈话的对象、目的和情境不同,语言表达方式也没有固定的模式。说话有时要直率,有时则要委婉,要视对象而定。直时不直,委婉时不委婉,同样达不到交际效果。
当然,言语委婉并不容易做到,它需要有高度的语言修养。如运用什么语气,采用哪一种句式,运用什么言辞,以及“讳饰”、暗喻等,既要有高度的思想修养,也要有丰富的汉语知识。但用得好,批评的意见可以使对方听得舒服,同样的内容可以使对方乐意接受,而且在极大程度上,可以激起对方的兴趣和热情,其作用往往超过一般的直言快语。
· 一、把握成功的交往原则
大学生的交往行为受制于其的交往原则,由于生活经历和体验不同,其交往原则带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不同的交往原则,有着不同的交往效果。成功的交往原则主要有:
1.尊重原则
尊重他人就是尊重他人的人格,承认他人在交往中的平等地位。大学生在交往中要尊重对方 的兴趣、爱好、尊重对方的行为习惯,要礼貌待人。一般讲,大学生的自尊心都较强,因此 ,在人际交往中尤要注意尊重原则。相互之间的尊重是良好关系建立的前提条件。
2.真诚原则
诚实是成功交往的基础。一个人具有诚实的性格是可贵的。知心朋友和牢固的友谊是通过真诚相处才获得的。那么,怎样做到诚实呢?一要正直无私;二要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三要表里如一,言行一致。
3.宽容原则
每个人身上都有某些小毛病、缺点,在交往中也会产生些磨擦,这是难免的。只要在交往中学会宽以待人,就可以避免交往中的矛盾。宽以待人就是对别人的不足,不要求全责备,要宽恕、原谅别人。只有这样才能扩大交往空间,有助于消除人际间的紧张关系。
4.互酬原则
互酬不仅有互相酬答的本意,也有相互帮助、满足的广义内容。人的行为一般都具有某种互酬性,它包括物质、精神、情感等方面的互酬,在交往中互酬水平越高,关系就越密切。一个人如果只想得到别人帮助,而不去帮助别人,关心别人,是处理不好人际关系的。
二、积极进行交往,克服各种心理障碍
心理学家认为,当人独处时,心理活动就会朝向内部,朝向自 。自卑的人长期独处,心理活动的范围、内容就会变窄、变小,就会使自己陷入更深的自卑之中不而不能自拔。因此,大学生只有主动与人交往,心理活动才不会局限于个人的小圈子里,才能逐渐改变人的自卑心理,寻求友谊,拓展生活的舞台。
形成心理障碍的最主要原因是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大学生在交往中要有自信心,要悦纳自己 ,只有自己喜欢自己的人,才会喜欢别人。在交往中,人都有失误的时候,但不要过分否定 自己,封闭自己,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并在与同学交往中大胆、合理地发挥这些长处。这将使人看到你的价值,对你产生信任和敬重,同时也会提高你自己的自信心。因此,每个大学生都应不断扩展自己的交际范围,从交往中认识自己,克服各种心理障碍,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要把握好交往的度。
所谓度就是保持事物质与量界限,是事物质与量的统一。人际交往必须遵循适度原则。
首先是交往的广度要适当。既不要过广,也不要过窄。过广则容易滥,过窄则容易形成小圈子,妨碍正常交往。其次是交往的深度要适当。对交往的对象、层次要慎重斟酌,有的浅交,有的深交,有的拒交,要心中有数,不能混淆。其三,交往的频率要适度。即使是好朋友,交往也不能过从过密,天天在一起难免会感到腻烦,惟有保持适当的时间距离,双方才有新鲜感,愉悦感。其四,交往的空间距离要适度。就是在交往中要根据相互之间的关系亲疏、远近以及类型来调整空间距离。其五,在人际交往中要注意把握分寸、尺度,即使是老朋友之间也要做到说话有分寸,别说过头话,别提非分要求,力求在交往中自己的言谈举止文明规范、合情合理。
四.掌握语言交往的艺术
自从人类有语言以来,语言交往就成了人类社会交往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基本形式。交谈作为相互间心理沟通的过程,需要双方都以对方为交往对象而密切地协调与配合。要使交往融洽,必须掌握交谈的艺术。交谈的艺术主要表现在听和讲两个方面。许多事实证明,越是善于倾听他人意见的人,交谈的效果越好,人际关系越理想。倾听,不单是用心理解,还需要积极地作出各种反应。在别人讲话时,要全神贯注地倾听,最好伴以专注的眼神、赞许的点头或鼓励手势,即使不同意对方的观点,也应让人把话讲完,不要急于插话或争论是非。讲话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交际艺术,“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两句话告诉人们交往时语言对人产生的影响。大学生要想取得交往的预期目的,就要掌握讲话的技巧。讲话时要语言精炼,条理清晰,要真诚、热情,既不要过分恭维别人,也不要盛气凌人,而要推心置腹;讲话要掌握分寸,对于不同的谈话对象要区别对持,另外,讲话要得体,合时宜,这样才能适应对方的心理需要,产生积极作用。
总之,对于在校大学生,要从各方面锻炼自己,克服各方面的心理问题,改善人际关系,使自己能够适应大学生活。大学时间是大学生心理趋于成熟的时期。在此阶段,特别需要别人的理解,愿意向别人倾诉自己的思想,以便通过别人的理解与安慰而对压抑的情绪进行调节,使心理压力缓解。另外,就业形势严峻,现在 们重视人际交往,掌握交往技巧,积累交往经验,不仅是大学生现实生活的需要,也是大学生成功走向社会的需要。 添加评论
评论读取中...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取消
电脑客户 | 2009-11-08 22:01:54
有0人认为这个回答不错 | 有0人认为这个回答没有帮助
商务交往中的非言语交际在语境中的核心地位 "
一、语言与非言语交际
1.语言与非言语交际的关系:非言语交际在交际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Samova认为:“在面对面的交际中,信息的社交内容只有35%左右是语言行为,其它都是通过非言语行为传递的。”(Smaova et al 1981.155)。美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表明,在表达感情和态度时,语言只占交际行为的7%,而声调和面部表情所传递的信息却多达93%,对于西方学者所作的这些调查和统计数字,我们的信任程度有多大并不重要,但有一点是确信无疑:“人类交际是语言交际和非言语交际的结合,或者说,非语言交际是整个交际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人们常说的‘仪态、举止、谈吐’中前两项都属于非语言范畴”。(毕继万1999.9)其实,人们交际时很大程度上都借助于非言语行为。近年来,国外对非言语行为的研究已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出现了副语言学(Daralingulstics)、身势学(Kinesics)、近体学 (Proxcmics)等新兴学科。所谓非言语行为交际,就是通过使用不属于言语范畴的方法来传递信息、表达思想的过程。非言语行为作为信息、情感的载体,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其具有稳定性,是一种精密代码(an elaborate and secret code);另一方面,又具有可变性,因为文字随文化背景不同而各异。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际交际过程中,文化背景制约着非言语行为的内涵。在交际中,一个人的仪态和举止所提供的信息量往往大大超过其谈吐所提供的信息量。而且,在谈吐中也还含有大量的属于非言语行为的副语言信号,如:非语义声音、停顿、笑声和交谈中的话语转接等。然而,对非言语交际行为在交际中的作用及其与语言行为之间的关系应该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一方面要看到,在交际中,脱离非语言的配合的单一的语言行为往往难以有效达到交际目的;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非言语行为只能在一定的语境中才能表达明确的含义,而且一种非言语行为只有与语言行为和其他非语言行为配合,才能提供明确的信息。因此,脱离语言行为或其他的非言语行为孤立地理解或应用某一非语言行为的做法往往难以奏效。
如果进一步将交际分成书面、口头和非言语部分,我们不难发现,书面语最有时间润色,因而可信度也就低。所以,书面语是最容易控制和掩饰真情的一种方式;口语斟酌和修改的时间较少,自觉控制机会也相对少一些,因而可信度也就高一点,但仍有时间自我掩饰和控制;非言语行为除经过训练的人以外,一般不容易有意识控制,有时甚至完全处于无意识之中,如害羞时满脸通红,害怕时脸色苍白,手脚发抖,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等都比其他动作更难控制。所以,非言语行为相对来说最为真实。
2.非言语在交际中的作用:了解了语言与非言语交际之间的关系就不难理解非言语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许多人认为,在跨文化交际中,要掌握的交际工具只是外语,他们比较注意语言交际的正确性、合理性和可接受性,却容易忽略非言语行为的文化差异及其影响,结果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误解和文化冲突频频发生。其实,在跨文化交际中,非言语交际行为和手段比语言交际行为所起的交际作用则更不可低估。霍尔非常注意非言语交际的隐蔽性(invisible aspect),他用“无声的”(silent)来描述这一特征。霍尔认为“非言语交际与文化一样,常常捉摸不定,难以观察”。目前,在行为学上存在两个学派,一个是心理学派,主张非言语行为体现一定的感情色彩;另一个是交际学派,坚持非言语行为制约人际交往。交际行为既有表现性又有社会性 (Scheflen and Schrflen.1972),而且都与文化相关联。这是因为非言语交际行为是一定社会文化产物。但是,我们也必须注意到,非言语交际贯穿于整个交际过程之中,非语言交际最能反映一个人的真实面貌。
二、非语言交际礼俗的文化差异
交际行为由语言行为和非言语行为两部分组成,交际礼俗包括这两种行为的交际规范。文化不同,交际行为互有差异,商务交往也各有不同的交际规范。举手投足之间往往就反映出不同的文化特征,这种特性的差异还常常引起文化误解和交际障碍。在不同的文化中,非言语所表示的含义不一样,因此,要用外语进行有效的交际,在听别人说某种语言的同时还得了解说话人的手势、动作等所表示的意义,这就是说既要“听其言而知其行”,又要“观其行而知其言”。
1.身体的接触(Touching behavior):在商务交际中,人们应当注意体触的方式以及体触行为与人际关系的文化差异。例如,在社交场合,文化不同,体触行为就有许多区别。在英语国家,一般朋友和熟人之间交谈时,要避免身体的任何部位与对方接触,即使是仅仅触摸一下也可能引起不良的反应。中国人的特点是体触频繁,而英语国家的人体触却较为少见。如果一方无意接触到对方一下,他(她)一般也会说“sorry”或“oh, I’m sorry”之类的道歉话。因此,讲话的人一般不喜欢别人说话时靠的太近,除非对方显露出喜爱的表示,要求靠近一点。
除了轻轻触摸外,再就是当众拥抱的问题。在许多国家,两个妇女见面时拥抱亲热是很普遍的现象,夫妻之间或久别重逢的亲朋好友也常常互相拥抱。两个男人是否相互拥抱,各个国家的习俗不同。阿拉伯、俄国、法国以及东欧和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国家里,两个男人见面后采用热烈拥抱,亲吻双颊来表示欢迎。但在东亚和一些说英语的国家,男人见面一般只是握握手,握手(shaking hands)这一身势语在全世界许多国家都表示同一个意思,即友好(friendly)。作为见面和告辞时“握手”已被大多数国家接受。但握手并不是一种全球性的礼节,在有些国家,握手仅限于特殊的场合,如在美国只有被第三者介绍后,被介绍双方才可握手;在日本,见面一般礼节是相互鞠躬致意;在东欧一些国家则是相互拥抱、贴面,而不是握手。在交际中,最常见的体触行为当然是握手、拥抱和亲吻。除此而外还有其它许多体触行为。而作为交际者应谨慎对待,认真了解每一体触行为的含义及其文化差异。
2.目光接触(Touching eyes):“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神的千变万化,表达着人们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目光接触是非言语交际的一个重要方面。英语国家的人比中国人目光交流的时间长而且更为频繁。他们认为缺乏目光交流就是缺乏诚意。中国人却为了表示礼貌、尊敬或服从而避免一直直视对方。在交往中,英语国家的人会为中国人回看时间过短而反感,认为他们看不起自己,或者认为中国人表情羞羞答答,目光躲躲闪闪;中国人却感到英语国家的人在交流过程中总爱死盯着人,特别是年青女子对于英语国家的男子这种相视有时就极为反感。所以,在这方面有许多约定俗成的规范:看不看对方、什么时候看、看多久等等。因此,商务人员在商务交往中应充分利用这种非言语,并要注意正确使用礼节。
3.手势表达(Hand gesture):手势也是常用的非言语表达方式。打手势的动作稍有不同就可能会与原来的意图不同。对某种手势理解错了,也会引起意外的反应,甚至是意想不到的结果。在日常交往中,人们也有两种基本手势,手掌心朝上,表示真诚或顺从;手掌心向下,表示压制。在日常交际中手势表达可谓繁复,商务人员应细心观察、多多领会。
英美人习惯伸出食指并用食指弯曲这一手势表示“请过来(Please come over)”,但在日本等一些亚洲国家这个手势万万使不得,因为他们常以此来召唤一条狗或别的动物,而在大部分中东和远东国家,用一个手指召唤人是对人的极大侮辱。
三、结语
在国际商务交往中,语言并不是唯一的手段,我们的表情(Facial expressions),手势(gesture)以及身体其他部位的动作都会向对方传递信息,而且由于历史与文化习惯不一样,各国的身体语言的含义差异很大。同一种身体语言,可能有不同或完全相反的意思。正确的非言语动作可以起到加强信息交流的作用;而错误的动作,不但起不到这种作用,而且可能是非礼的,会引起误解甚至发生冲突。因此,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商务人员,必须正确地理解文化差异,坚持不懈地排除文化优越感;必须对交往国的非言语有所了解,正确对人、正确对己。做到入乡随俗,以免由于误解而造成双方贸易上的损失。只有这样,才能成功达到交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胡文仲,杜学增.中英文化习俗比较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李斌.国际礼仪与交际礼节 [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5.
[3]何暮辉.现代社交礼仪 [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4]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5]金正昆.商务礼仪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1999.
[6]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2001.
[摘 要] 在国际商务谈判中,如何掌握好语言、非言语交际与文化之间的关系,达到一种良性的沟通,对于商务人员来说是一门必修的学科。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是文化的载体;非言语是语言交际的补充,人们在交际中,只注重语言交际,而往往忽略非言语交际作为信息传递的重要地位。本文从两个方面探讨了在商务交往中非言语交际的重要性及双重性。由此得知,脱离非言语配合的孤立的语言行为往往难以达到有效的交际目的。
[关键词] 非言语交际;不同文化;不同方式
国际商务谈判是跨国界的商务沟通,这种沟通是通过语言和非言语两种形式的完美配合来完成的。“非言语”同语言一样,都是文化的一部分。在不同文化中,非言语交际的形式并不完全相同。各民族有不同的非言语交际方式,例如:不同民族的人员在谈话时,对双方保持多大距离才合适有不同的看法;谈话双方身体接触的方式因文化不同而各异;目光接触的方式也有约定俗成等等。因此,要进行有效的交际,在使用某种语言的同时就得了解说话人的手势、动作、举止等所表示的意思。
一、语言与非言语交际
1. 语言与非言语交际的关系:非言语交际在交际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Samova认为:“在面对面的交际中,信息的社交内容只有35%左右是语言行为,其它都是通过非言语行为传递的。”(Smaova et al 1981.155)。美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表明,在表达感情和态度时,语言只占交际行为的7%,而声调和面部表情所传递的信息却多达93%,对于西方学者所作的这些调查和统计数字,我们的信任程度有多大并不重要,但有一点是确信无疑:“人类交际是语言交际和非言语交际的结合,或者说,非语言交际是整个交际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人们常说的‘仪态、举止、谈吐’中前两项都属于非语言范畴”。(毕继万1999.9)其实,人们交际时很大程度上都借助于非言语行为。近年来,国外对非言语行为的研究已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出现了副语言学(Daralingulstics)、身势学(Kinesics)、近体学 (Proxcmics)等新兴学科。所谓非言语行为交际,就是通过使用不属于言语范畴的方法来传递信息、表达思想的过程。非言语行为作为信息、情感的载体,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其具有稳定性,是一种精密代码(an elaborate and secret code);另一方面,又具有可变性,因为文字随文化背景不同而各异。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际交际过程中,文化背景制约着非言语行为的内涵。在交际中,一个人的仪态和举止所提供的信息量往往大大超过其谈吐所提供的信息量。而且,在谈吐中也还含有大量的属于非言语行为的副语言信号,如:非语义声音、停顿、笑声和交谈中的话语转接等。然而,对非言语交际行为在交际中的作用及其与语言行为之间的关系应该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一方面要看到,在交际中,脱离非语言的配合的单一的语言行为往往难以有效达到交际目的;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非言语行为只能在一定的语境中才能表达明确的含义,而且一种非言语行为只有与语言行为和其他非语言行为配合,才能提供明确的信息。因此,脱离语言行为或其他的非言语行为孤立地理解或应用某一非语言行为的做法往往难以奏效。
如果进一步将交际分成书面、口头和非言语部分,我们不难发现,书面语最有时间润色,因而可信度也就低。所以,书面语是最容易控制和掩饰真情的一种方式;口语斟酌和修改的时间较少,自觉控制机会也相对少一些,因而可信度也就高一点,但仍有时间自我掩饰和控制;非言语行为除经过训练的人以外,一般不容易有意识控制,有时甚至完全处于无意识之中,如害羞时满脸通红,害怕时脸色苍白,手脚发抖,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等都比其他动作更难控制。所以,非言语行为相对来说最为真实。
2.非言语在交际中的作用:了解了语言与非言语交际之间的关系就不难理解非言语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许多人认为,在跨文化交际中,要掌握的交际工具只是外语,他们比较注意语言交际的正确性、合理性和可接受性,却容易忽略非言语行为的文化差异及其影响,结果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误解和文化冲突频频发生。其实,在跨文化交际中,非言语交际行为和手段比语言交际行为所起的交际作用则更不可低估。霍尔非常注意非言语交际的隐蔽性(invisible aspect),他用“无声的”(silent)来描述这一特征。霍尔认为“非言语交际与文化一样,常常捉摸不定,难以观察”。目前,在行为学上存在两个学派,一个是心理学派,主张非言语行为体现一定的感情色彩;另一个是交际学派,坚持非言语行为制约人际交往。交际行为既有表现性又有社会性 (Scheflen and Schrflen.1972),而且都与文化相关联。这是因为非言语交际行为是一定社会文化产物。但是,我们也必须注意到,非言语交际贯穿于整个交际过程之中,非语言交际最能反映一个人的真实面貌。
二、非语言交际礼俗的文化差异
交际行为由语言行为和非言语行为两部分组成,交际礼俗包括这两种行为的交际规范。文化不同,交际行为互有差异,商务交往也各有不同的交际规范。举手投足之间往往就反映出不同的文化特征,这种特性的差异还常常引起文化误解和交际障碍。在不同的文化中,非言语所表示的含义不一样,因此,要用外语进行有效的交际,在听别人说某种语言的同时还得了解说话人的手势、动作等所表示的意义,这就是说既要“听其言而知其行”,又要“观其行而知其言”。
1.身体的接触(Touching behavior):在商务交际中,人们应当注意体触的方式以及体触行为与人际关系的文化差异。例如,在社交场合,文化不同,体触行为就有许多区别。在英语国家,一般朋友和熟人之间交谈时,要避免身体的任何部位与对方接触,即使是仅仅触摸一下也可能引起不良的反应。中国人的特点是体触频繁,而英语国家的人体触却较为少见。如果一方无意接触到对方一下,他(她)一般也会说“sorry”或“oh, I’m sorry”之类的道歉话。因此,讲话的人一般不喜欢别人说话时靠的太近,除非对方显露出喜爱的表示,要求靠近一点。
除了轻轻触摸外,再就是当众拥抱的问题。在许多国家,两个妇女见面时拥抱亲热是很普遍的现象,夫妻之间或久别重逢的亲朋好友也常常互相拥抱。两个男人是否相互拥抱,各个国家的习俗不同。阿拉伯、俄国、法国以及东欧和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国家里,两个男人见面后采用热烈拥抱,亲吻双颊来表示欢迎。但在东亚和一些说英语的国家,男人见面一般只是握握手,握手(shaking hands)这一身势语在全世界许多国家都表示同一个意思,即友好(friendly)。作为见面和告辞时“握手”已被大多数国家接受。但握手并不是一种全球性的礼节,在有些国家,握手仅限于特殊的场合,如在美国只有被第三者介绍后,被介绍双方才可握手;在日本,见面一般礼节是相互鞠躬致意;在东欧一些国家则是相互拥抱、贴面,而不是握手。在交际中,最常见的体触行为当然是握手、拥抱和亲吻。除此而外还有其它许多体触行为。而作为交际者应谨慎对待,认真了解每一体触行为的含义及其文化差异。
2.目光接触(Touching eyes):“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神的千变万化,表达着人们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目光接触是非言语交际的一个重要方面。英语国家的人比中国人目光交流的时间长而且更为频繁。他们认为缺乏目光交流就是缺乏诚意。中国人却为了表示礼貌、尊敬或服从而避免一直直视对方。在交往中,英语国家的人会为中国人回看时间过短而反感,认为他们看不起自己,或者认为中国人表情羞羞答答,目光躲躲闪闪;中国人却感到英语国家的人在交流过程中总爱死盯着人,特别是年青女子对于英语国家的男子这种相视有时就极为反感。所以,在这方面有许多约定俗成的规范:看不看对方、什么时候看、看多久等等。因此,商务人员在商务交往中应充分利用这种非言语,并要注意正确使用礼节。
3.手势表达(Hand gesture):手势也是常用的非言语表达方式。打手势的动作稍有不同就可能会与原来的意图不同。对某种手势理解错了,也会引起意外的反应,甚至是意想不到的结果。在日常交往中,人们也有两种基本手势,手掌心朝上,表示真诚或顺从;手掌心向下,表示压制。在日常交际中手势表达可谓繁复,商务人员应细心观察、多多领会。
英美人习惯伸出食指并用食指弯曲这一手势表示“请过来(Please come over)”,但在日本等一些亚洲国家这个手势万万使不得,因为他们常以此来召唤一条狗或别的动物,而在大部分中东和远东国家,用一个手指召唤人是对人的极大侮辱。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