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高考季,高考结束后对填报志愿有什么建议?

如题所述

       有一年的高考又要到来,接踵而至的是志愿的填报。“到底是专业第一?还是学校第一?”这是让许多考生和家长头疼的问题,特别是在一本线边缘的考生。作为过来人,给即将高考的同学家长们给点建议。


       许多家长,同学都知道211/985的院校好,但有些考生最后的分数,在一本线的边缘,上一本悬,上二本好专业随选。那这么才能更好呢?我建议文科的同学可以选学校为主,因为大多文科同学出来会去考公,考研,或进企业做文员,这时211/985的门槛将不会阻拦你,会让你有更多的机会。理科的同学,喜欢科研的可以选着学校好的,一般好的学校的师资好,科研项目多。喜欢技术方面的可以以专业为主,毕竟以后进入社会,靠的还是你的一手好本领。若是比较迷茫的同学和家长,不放试试自主招生或找一下本省为二本外界为一本的院校。

       招二本是一本的院校:

    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大学排名为第三,近几年全国大学排名也可以进前一百名。每年在贵州、安徽、山西、河南等地会招二本的考生。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毕业后拿和山东大学那一样的毕业证,同样享有211/985的资格。


    山东科技大:是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实施高校。在浙江等地招二本考生。


    海南大学:是211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国家卓越法律人才计划”、“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在贵州等地招二本考生。


大家可以拿着报考志愿的手册,好好找找这样的学校,这也是一种可以二者兼得的机会。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5-12
转眼间又要高考了,真的大学时间过得太快了,时间成倍的流逝啊,有木有!作为曾经被坑了的人,有必要给即将高考和接下来填志愿的人一点小建议。
第一:高考的分数决定你未来去的学校,所以尽你最大的努力,把分数考高一点,毕竟一分可以压几千人(这句话有没有很耳熟),越高的分数,给你带来的是越多的选择机会,也给你一个更好的起点。

第二:高考结束后,选专业一定要选自己感兴趣的,毕竟这四年是你去,而不是你父母或者亲戚,如果你对所愿专业不敢兴趣或者很排斥,那么你大学会非常痛苦,到时候游戏会成为你的解药,堕落会成为你的终点。所以一定要听从自己的心里,但是也不能太由着性子,毕竟以后要靠它吃饭。

第三:有几个同等水平的学校犹豫不决时,优先考虑硬件设施强的学校,能实地考察,尽量实地看看,想当年我就是被坑到了穷乡僻壤,被大山环绕,喜欢玩的同学就往省会大都市走,爱购物的江浙沪,喜欢玩游戏的,这个去哪都成,网速快,网吧多就行。

第四,多看看选定学校学姐学长对这个学校的评价,比如学校周边环境好不好啊,学风怎么样啊,有考研意向的同学就要关注学校考研率高不高啊,这一类的。毕竟去了是学习,不是去度假的。
最后,大学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这里也有堕落和迷茫,但是也充满了阳光和积极,每个人都行色匆匆,大家不会像高中一样三五成群,更多的是一个人的孤独,但是要学会接受,这或许就是你今后走上社会要接受的样子。
祝愿即将高考的同学,金榜题名,各位富可敌国!
第2个回答  2017-05-12

填志愿,一定要秉承一个原则:高考分数中的每一分都是你辛辛苦苦挣来的,请让每一分发挥最大效用。


高考成绩出来时,我愣了愣,哭了很久。现在想起来,觉得那时候真傻,事情到了那个地步,哭又有什么用呢。

所以,首先我要说的是,成绩已成定数,不要带着情绪填报志愿,还是那句话,让每一分发挥最大效用才是最有意义的。

然后是,不要把大学学校定位在省内。我记得成绩出来前我还很豪迈地说想去省外读书,成绩出来后在翻阅指导填报志愿的书,我突然就自觉地把省外的大学折起来,没再考虑了。一想到真的要去省外读书,一想到从此故乡只有冬夏,没有春秋,我还是怂了。其实,如果当时把视野放广一点,去省外读书,见识不一样的风土人情,也许更好。成绩好的,可以竞争全国优秀高校;成绩差点的,去省外也许有更好的选择。


接着是,选学校。学校选址要谨慎。学校所处城市和地段不仅决定了你未来四年大概的活动范围,吃喝玩乐,还影响了学校的高度,以及学生的高度。处于大城市,不要太郊区的学校,会比那些处于三四线城市的学校多很多学习资源和时间资源。我并不认同三四线城市的学校就会比一线城市院校更专注于学研,在我看来,当今的学校都很浮躁,既然如此,不如选个实践机会更好的吧。举个例子,如果你在湛江读大学,到了毕业季,找工作,在湛江找不到太合适的岗位和太多机会,你只能关注广州这边的招聘会。一看到合适的招聘信息,连夜奔波过来,住酒店,长途跋涉,在不熟悉的大城市东奔西撞,胜算跟本地毕业生比,有多大呢?费用呢?辛苦吧?

最后着是最重要的一点,也是血泪教训。选专业,请选真的喜欢的专业,不要跟着大流走,会后悔的,真的会后悔的,真的真的会后悔的。我喜欢地理,特别想读一个和地理有关的专业,但到了选专业,考虑到就业,考虑到市场,考虑到钱途,当时我还是妥协了,选了个财经院校的经济专业。而事实是,这是我最不擅长的专业,也是最不喜欢的专业。这个专业已经读了两年了,可我还是提不起学习的热情,我再也不是那个能从学习得到乐趣的学生了。所以,我希望每一个看到这里的高考生,选专业时,不要妥协,真的,真的。


听从内心最重要,不要慌。

加油。

第3个回答  2017-05-12
  高考结束并不意味着解放,因为您还有最重要的工作没有完成,那就是填报志愿。
  经历过高考的我认为大学没有好坏之分,大学是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还是那句话,得靠自己。但我们今天讨论的话题重点不是在这,而是如何填报志愿,在这里我给出一些建议。
  第一,填报志愿的任务不是父母的,所以请您和他们一起做相关工作。拿我举例,高考后的我,根本没有主动去找大学,是在最后时刻临时更改了父母给我填报的志愿,显然这是不明智的做法。
  第二,填报志愿要有勇气和判断。比如说,当你的分数能上该学校的分数线,但你可能总担心是不是会服从调剂到你不感兴趣的专业。我建议这时候不要太纠结,我们要结合历年填报情况,自身排名,做一个数据统计,接着理性的分析。如此下来,定有把握。
  第三,究竟留在省外还是本省。很多同学在填报志愿时总想往外省跑,“摆脱”父母长达近20年的“控制”,我建议同们也关注下自己本省的学校,离家近会少许多麻烦事。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7-05-13

2015年高考,文科生一枚,坐标山东。
关于高考填报志愿,真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就借着自己的悲惨经历,说说填报高考志愿应该注意的几点问题。
强调:非专业贴。
1.调整好心态,做好上不了你目标大学的准备。
高中老师一定会让你写下自己的目标,高考考多少分、要考哪个大学,然后贴在墙上,告诉你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就看看,就会有前行的动力。
不可否认,这是一种极好激励手段。
但是,不要太当真。
拿我们学校主任的一句话:“看了大家在墙上写的目标大学,真希望大家都能够实现,这样我们就能赶上衡水一中了。”
我们学校每一年高考,顶多出两三个清华北大的学生。
高考成绩出来后,很多人会发现自己离自己当初的目标大学差距很远,然后就会有一种失落感,甚至冲动的要去复读。
在此,提醒各位考生,一定要调整好报考志愿的心态。


2.在专业和学校之间做出权衡。
在报考志愿时,永远不要说:“我要是再考多少多少分就好了。”
纯属废话!
要是有如果,所有人都进了自己理想的大学,我就不用写第一条了。
当初理想是当老师,就想考北师大,结果整整差了十分。
结果就是这十分,报志愿时跟家里闹翻了天。
结果就是这十分,让我离当老师的理想渐行渐远。
为什么,因为最好的北师大差10分去不了,华东师范差3分也去不了。
而全国师范类院校只有这两个是211.985。
所以我的尴尬分数是要专业还是要学校,就成了当时家里战争的导火索。
我坚持要专业,而父亲坚持要学校。
最后,双方都妥协了。
选了我山管理学中某个看似文艺的学科。
其实后来想想,还是学校重要。
别人问你的首先是你的学校,然后是你的专业。
好一点的大学,提供的教学资源也比较好。
而且最重要的是,可以转专业,像我们学校大一下学期和大二下学期都可以通过免试和笔试两种方法转专业。
如果转不了专业,还可以修双学位啊!
3.网上填报志愿一定要认真仔细填写,多次确认自己是否提交成功。
我们那年有一个过了一本线的学生,因为没提交上志愿,只能等征集志愿。这件事当时闹得挺大的,学生在发现志愿没报上后给老师打电话,老师也没有办法啊,就让她去找教育局,再找教育局无果后,这学生就开始在网上骂老师,散布谣言……
学校统一规定学生自行在家填报高考志愿,虽然有逃避风险的嫌疑,但怕的就是这种情况的发生。
所以在家填报志愿时,一定要小心小心再小心,仔细再仔细。确认提交后,一定再检查一遍,让父母亲人等在身边帮忙看看,避免错误发生。
还有,一定要安全退出,保护好密码,避免高考志愿被不法分子篡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