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中国古代元素都有那些呢?

谢谢~

  金,木,水,火,土!!

  元素是物质最简单的组成部分。在我们生活的自然界里,存在着种类繁多的物质。我们知道所有这些物质最终都是由为数不多的元素以不同的方式相互结合而成。早在三千多年以前,在古老的中国,就已经有了朴素的元素论思想,即“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这五种简单的元素构成。在殷商时期产生的 、现在能辨认的甲骨文中,已经常见到“土”、“木”、“水”、“火”这些文字。《尚书.大传》在《尚书.洪范》中记载商代遗老箕子在西周初年曾对周武王姬发说过:“……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在这里,他不仅认为自然界这五种东西是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并将它们的性质和作用作了概括的说明。到了西周末年,这种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人们认为这五种物质是构成其他物质的基础。据《国语.郑语》记载,太史官史伯与郑桓公说:“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它平它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生之。若以裨同,尽乃弃也。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史伯这段话,明确地把金、木、水、火、土看成是构成世界万物的五种基本元素,并指出只有不同的物质放在一起,才能产生新的物质,所以只要把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元素杂合起来就能产生成百上千种物质。

  中国的五行学说还包括了“生克论”的思想。“生克论”的产生至少在《孙子》和《墨子》成书之前。古人从水能浇灭火、火能熔化金属、金属工具能加工木材、树木能破土而出,土能筑堤防洪等现象中总结出了“五行相克论”,即: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古人观察到柴草能烧火、火烧完后的余灰变成了土,地下能采掘出金属矿石,金属器皿容易凝结露水、水分能让草木充分生长等现象,并由此得出了“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的关系,即五行相生论。

  春秋时代的齐国兵法家孙武在他著的《孙子》里提出“五行无常胜”的观点来驳斥“常胜论”。《墨经》中也有类似观点。墨家还根据农业生产的经验,从水分、土壤、阳光对植物生长的必要性,总结出植物生长的化学本质是:水 + 土 + 火 生长 木;其逆反过程即燃烧的本质是:木 燃烧 水 + 土 + 木。这可以称得上是世界上最早的化学反应思想。

  中国古代的元素说不仅具有朴素的元素观念,并且具有物质转化的观念。与之相比,在古希腊公元前六世纪到五世纪才产生了类似的元素学说。因此中国古代的元素论,是最早的关于世界物质组成的学说,同时也是中国古代先进生产技术思想的反映。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3-04
古老的汉字跨越数千年时空,至今仍充盈着旺盛生命力和独具一格的艺术魅力。汉字是在象形文字基础上经过漫长演变而成的方块字。通过象形、会意等六种构成手段来传达特定的表意性。加之“图形化” “符号化”的表现特质,可以说是标志的最原始形式。同时,甲骨文、篆、隶、楷等各书体不同的表征也为现代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视觉元素。
随着时代的发展,站在更为广阔的信息平台上审视,从未脱离世间万物的“象”和“形”、并对物象高度简约化和概括化的汉字,无疑是一种深具生命力和感染力的设计元素,将之运用于现代的标识设计中,将为现代设计开拓出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创造空间。我们的身边其实已不乏成功的范例。如“中国银行”的标识,就是在古代铜钱中融入一个“中”字,似两扇上了锁的门,很好地象征了安全与诚信;再如“旗王茶叶”的标志,把几片茶叶并置到“王”字之中,似一面迎风飘举的大旗,极具王者之气。这样巧妙而完美的结合,既简洁生动,又具有民族特色,让人过目不忘。在2008年奥运会的标识设计中,汉字的巧妙应用再次向世人展现了中国古老文化的现代气息。
2、传统图形与现代标志设计
我国传统图形艺术源远流长,发展到今天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早在文字诞生之前,先民就开始使用图形来传达思想与沟通感情,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与刻绘在崖壁上的岩石刻等等这一些不仅记载下了先民对自然的理解与期盼,同时也成为了人类最早的图形艺术。中国的图形艺术不仅起源早,而且不断得到发展,虽然时快时慢,但从未中断,如商代青铜器上的饕餮图形;春秋战国时期的蝌蚪文、梅花篆;汉代漆器上的凤形、唐代的宝相花纹以及后来出现的金文形态等。中国传统图形资源是极为丰富的,它们在自己的发展和演变中,既有一以贯之的脉络,又有多姿多彩的风貌,它们以其多样而又统一的格调,显示出独特、深厚并富有魅力的民族传统和民族精神。这些图形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发展而不断的沉淀、延伸、衍变,从而形成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体系,这一体系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精华,同时也体现出了华夏民族所特有的艺术精神。
从新石器时代西安半坡的《人面彩陶鱼纹盆》到汉代栩栩如生的画像石《荆轲刺秦王》,从青铜器上的饕餮纹样到造型简约的秦汉瓦当,这些图形,形态各异,古趣拙朴。是中华民族在各个不同时期社会生活的形象诠释,同时也如实反映出了人们在不同时期的审美旨趣。许多为世界认同又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的作品,都从传统图形中获得了灵感。
将传统图形艺术结合到现代标志的设计中,这是设计出具有主张性、时代性和国际性的现代标志的关键。但这样的一种结合,并不是指对传统图形进行纯粹的拷贝或者简单的挪用,而是去认识和了解传统图形,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挖掘、变化和改造传统图形,让传统图形成为设计的一个新的创意点和启示点,从而设计出焕有生命力的中国型现代标志。香港凤凰卫视的台标就成功地借鉴了中国传统的凤凰纹样,并采用中国特有的“喜相逢”的结构形式,一凤一凰振翅高飞,铿锵和鸣,将媒体的特点,以及品牌立意高远,领唱同侪的王者精神表达得淋漓尽至,用两只飞翔盘旋的凤凰形象代表中美两种不同文化的互补和交融,体现了融汇东西、荟萃南北的文化观念,具有明显的华夏文明的烙印。
三、传统文化元素在珠宝设计中的运用
翻看中华珠宝文化发展史,早在旧石器时代中期我们的祖先就利用兽牙、贝壳、骨管、鸵鸟蛋壳、石珠等创造串饰,及至一万年前新旧石器交替时期,进一步选用石英、碧玉、玛瑙、黑曜石等半透明有颜色的材料创造各种装饰品,到夏商周时期,中国男人和女人的首饰品类就已经很丰富了,头饰有笄、梳、冠;耳饰有环;颈饰有项链;手饰有镯、瑗等。身上还要戴上组合在一起的佩饰,由珩、璜、琚等组成。连首饰的材料也有竹、石、骨、蚌、贝、牙、玉、金等。 红山文化、良渚文化、龙山文化、大溪文化,无论是耳饰、项饰、臂饰、胸饰等均反映出强烈的时代风采和文化神韵。设计是意识在物质领域的反映,是客观的,是历史、文化、艺术的载体。 作为现代首饰设计工作者首先必须立足于中华文化的沃土之上,只有融传统的中西文化元素于一体的珠宝首饰才能被消费者接受,才能有市场。现代珠宝首饰设计反映的是一种人文文化,个性化的设计,必须既重视民族特征,又追随时尚潮流,将传统工艺、现代思维、个人才能、自然材料、现代工艺、新科学、新材料完全综合到作品中来,同样为了表达文化主题,人们可以从古老及现代的象征符号中寻找独特的个性,从中进行演绎创作,清晰地传达由古至今的讯息。例如,龙象征权利,凤象征喜庆,竹象征气节,莲象征自爱,鸽象征和平等,将这些东与西、古与今的元素结合起来,运用丰富的想像力,加以敏锐的时代触觉重新演绎,创作焕然一新的时尚首饰。这种深厚文化积累可透出个人的感性回忆及珍视价值观念,传达永恒的意义。如果只是在原有龙、凤、竹、莲、鸽等的基础上的形象再现,也就失去了设计的任何含义。
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虽然每一个国家所处的地理环境、气候、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社会经济都不尽相同,从而出现了不同国家的民族风格,而正是因为这些区别才构成斑斓的世界大家庭,是区分的标识,也是深刻的文化烙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