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底士堡战役观后感
葛底士堡战役,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一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大决战(相当于中国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此战的胜负,将直接决定美国政府是由北方资产阶级领导,还是由南方奴隶主来领导。最终的结果,是北方资产阶级领导下的北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掌控了战争的主动权,并最终取得了国家政权;而罗伯特李所率领的南军则遭到了致命打击,其精锐部队被全歼,从而彻底丧失了争夺政权的资本。于是就有了现在的美国。
葛底士堡战役与我国的解放战争极为相似:战争之初是南方强于北方,而最终结果却是北方获胜,并且都是在正面的主力大决战中彻底击败了敌人。
葛底士堡战役,实际上是北军给南军设下的一个圈套,其目的就是吸引骄傲自负的南军就地进行决战,依靠地形优势和纵深防御来疲惫敌人,先消耗主动进攻的敌军兵力,瓦解其士气,最后再给予致命打击。这一战术与后来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库尔斯克突出部战役极其相似。此战可谓是纵深防御战理论的经典之作。
从双方的实力对比就可以知道,南军的战斗力明显高于北军,其士兵人数和整体素质也明显高于北军。如果在不占优势的情况下正面对决,北军几乎没有胜算,然而,历史却南军总司令给罗伯特李开了一个大玩笑,这场战役从一开始就是不公平的。由于南军的多次决策失误,北军从一开始就占据了地形的优势,并将这种优势保持到了最后。
纵观葛底士堡战役全局,伯罗特李对南军的战败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原因如下:
1、战役开始只是一场小规模的遭遇战,一队自负的南军步兵旅在没有友军掩护下,孤军深入北军要地,结果在葛底斯堡附近被北军击溃。初战失利,伯罗特李咽不下这口气,于是派遣越来越多的部队到此集结,北军也毫不示弱,最后引发了双方十几万人的主力大决战。
看看葛底士堡的地形,就明白南军是为何惨败了,这里是北军选定的战略要地,中间是高地,高地外侧是无遮无拦的平地,有几千米宽,一千多米纵深,居高临下,易守难攻。葛底士堡的高地的两头是山丘,山势陡峭,树木林立,同样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如果罗伯特李不是盲目的自负和狂妄,是不会选择在此与北军硬碰硬的。
2、战役开始初期,双方都在调动大部队集结时,南军的大部队已经发动攻击了,而北军主力还在几十公里之外强行军,因此,战役开始不久,罗伯特李的军队取得了明显优势,北军节节败退。然而,南军指挥官却没有及时攻占葛底斯堡前后两个山丘中的任何一个,也没有乘胜追歼北军,夺取葛底斯堡的所有战略要地,这是南军最大的失策。
也许南军一开始就没打算在此决战,只是想协助友军扫清障碍后就离开。遗憾的是,当罗伯特李听说北军主力已经集结在此, 便转而调整部署,决定发动葛底士堡战役。这是罗伯特李犯下的第一个战略错误,拿破仑曾说过“在任何时候,都不要朝着敌人所期望的方式去作战”,而罗伯特李就是最好的反面教训。他在南军未取得任何地形和兵力优势的情况下,在敌人所选定的地区加入了大决战,只能说明罗伯特李由于狂妄和自负而犯下了不可饶恕的大错。
3、当葛底士堡所有的高地和重要据点全被北军据守后,南军不管从哪个方向发起攻击,都是极为不利的,北军居高临下,那可是泰山压顶的势头。当南军对葛底士堡的前后两个山丘,屡攻不下而损失惨重时,罗伯特李就应该进行战略转移了,可惜他仍不放弃,一错再错,居然把南军最精锐的3个佛吉尼亚师,共15000人的主力部队,调往葛底士堡中央防区,发动了葛底斯堡的最终战役,他要不惜一切代价拿下中央高地,彻底击垮北军,一战定乾坤,因为,他坚信自己的这三个师是无敌的。
而他的副将,朗斯特里特将军早就告诉他了,即便中央高地只有5000北军士兵防守,南军要挺进1000多米的空旷平地,不但要承受北军猛烈的火炮的打击,还要翻越数个障碍物,就至少要损失一半以上的兵力,而一旦北军增派援军过来,则必败无疑。结果伯罗特李依然不听劝告,一意孤行地发动了总攻,结果南军3个精锐师几乎全军覆没。
南北战争中的葛底士堡大决战胜负,与所谓的新制度战胜旧制度,正义战胜邪恶完全无关,在战争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双方指挥官的指挥艺术、力量对比、战局形势和士兵的战斗意志等因素,这其中就包括“天时、地利、人和”。而葛底士堡可以说是一场由“地利”和“人和”所主导的战役。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