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主要战役

详细一点

1、诸葛亮北伐

诸葛亮北伐又称诸葛亮北伐中原,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匡扶汉室,统一中原,从228年春至234年冬先后兵出汉中,对曹魏发动的五次战争。

建兴六年(228年)春,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诸葛亮设疑兵于斜谷,自己率大军攻祁山。张郃大破马谡于街亭,诸葛亮拔西县千余家返回汉中。

建兴六年(228年)年冬,诸葛亮为响应东吴而进行第二次北伐。诸葛亮出散关,包围陈仓,攻打二十多天未破,汉军粮尽退军。魏将王双率兵追击,被蜀军击败,蜀军斩杀王双。

建兴七年(229年),诸葛亮第三次北伐,诸葛亮派遣陈式攻占武都、阴平。魏将郭淮带兵援救,诸葛亮亲自率军至建威,郭淮撤退,蜀汉成功得到二郡。 

建兴九年(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汉军包围祁山,司马懿和张郃带兵援救。李严运粮不继,汉军粮尽退军。张郃追击蜀军至木门,被蜀军射杀。 

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诸葛亮出武功五丈原。因未能成功抢占北原而与魏军僵持达百余日。秋,诸葛亮逝世,汉军退回汉中,至此诸葛北伐结束。

2、诸葛亮南征

诸葛亮南征,又称南中平定战;是225年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平定叛乱而对南中蛮族发动的一场战争。

蜀国大臣朱褒、雍闿、高定等叛变,南中豪强孟获参与其中。诸葛亮亲率大军南下,平定南中。从此南中蛮族归心,不再叛乱。

扩展资料:

诸葛亮军事成就:

一、治军思想

诸葛亮擅治军,诸葛亮治军有如下几个特点:

1、首先,治军以明

诸葛亮治军以明包括正反两个方面的内容,从正面来说,诸葛亮治军以明表现为:提出明确的道德要求:

要“勇”、“廉”、“平”、“忍”、“宽”、“信”、“敬”、“明”、“仁”、“忠”等有关道德方面的要求。

2、其次,以信为本

诸葛亮治军重信。诸葛亮认为,“信,重然诺也”,也就是说,“信”就是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言出必行。不诚者失信,如果不知道守信用,那么作战一定会失败;

如果有法令而不能够执行,那么即使有百万之众,也是毫无用处。反之,如果用信义来鼓励将士,将士没有不拼命效力的。

因此,诸葛亮强调治军要以信为本,就赏罚而言,诸葛亮认为要“赏罚有信”,因为用赏罚来判定功过,士卒就会知道守信用;就将帅而言,诸葛亮认为所谓信将,即“进有厚赏,退有严刑,赏不逾时,刑不择贵” 。

二、军事发明

诸葛亮作为军事家在历代兵家也得到了较高的认可。司马懿在诸葛亮死后,看到诸葛亮的营垒,称赞其为“天下奇才”。

唐太宗与李靖在《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中多次提到诸葛亮的治军之法与八阵图,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并且表明陈寿在《三国志》中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史官鲜克知兵,不能纪其实迹焉”。

唐朝时亦将诸葛亮评选为武庙十哲之一,与张良、韩信、白起等九位历代兵家享同等地位。

诸葛亮亦作诸多军事著述,如《南征》,《北伐》,《北出》等,对中国军事界有一定的贡献。诸葛亮在技术发明上亦有灵巧的表现,如改良连弩。诸葛亮亦推演了兵法,作八阵图,直至唐代将领李靖仍然十分推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诸葛亮北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诸葛亮平南中战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诸葛亮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0-01
诸葛亮拿得出手的也就平定孟获了,其次就是北伐了,北伐中取得某些小胜,但基本上没什么成果。

而楼上提到的火烧博望坡、火烧赤壁、智取荆州、破益州、取汉中之类的,还有什么空城计、借东风、草船借箭等等等等全都是三国演义里面编出来的,骗骗众多历史盲而已!火烧博望时诸葛还没出山,赤壁是周瑜烧的,取荆州益州汉中之时诸葛镇守后方,没贡献!空城计、借东风、草船借箭全是虚构!
第2个回答  2008-09-30
第一役:火烧博望坡,初建奇功,智服关羽张飞。
第二役:火烧赤壁,协助东吴杀败曹操八十三万大军。
第三役:智取荆州,三气周瑜,为刘备夺得立足之地。
第四役:破益州,取成都,终为刘备形成鼎足之势。
第五役:取汉中,取得南可守东吴,北可攻中原的战略优势。
第六役:七纵七摛孟获,消除南忧。
第七役:六出祁山,这是诸葛亮勉力强求的六次出兵,最终病死五丈原。
第3个回答  2008-09-29
平定南蛮 还有就是收拾李严 当年刘备永安托孤 让诸葛亮为主 李严为副
而李严只任小小官职 而看诸葛亮大权独揽 心声嫉妒 屡次包袱 当然是政治上的报复 而诸葛亮 利用强大权利 将其罢官流放
还有就是利用扬仪 费祎以及 姜维 平定魏延谋反 但其中原因不详 (这个是 诸葛亮死于五丈原之后的事) 赤壁之战 火烧新野 八阵图草船借箭
第4个回答  2008-09-30
博望坡之战(火烧新野),赤壁之战,葭萌关之战,六出祁山(祁山之战),陈仓之战,五丈原之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