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律与道德的区别:
1、产生方式不同
法律一般是通过特定的机构、程序、方式而形成,依赖团体公共权力而实现。法律是自觉的、有形的。道德根据人的自然生活而逐渐产生,依赖教育培养而积累长成。道德是自发的,有时是无形的,一般不通过专门的公共机关和人员来制定,也不一定要通过专门的组织和制度来实现。
在时间上,道德具有先在性,它的产生早于法律,是法律的产生、形成、发展、运作和实现的基础。
2、表现形式不同
法律作为一种规范形式,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和解释的,具有普遍性、规范性、确定性、一般性的特点,通常是以成文方式表现出来,它的存在形式主要为法典、单行法规、判例、条例、条约等规范性文件。
法律的制定、修改、废止、认可、解释是拥有法律创制权的专门机关依照一定的法律权限,遵循一定的法定程序而进行的,其他个人、团体、组织无权进行法律的创制。
道德则不同,它主要体现在人们的意识、信念和心理之中,通过人们的言论、行为、内心信念、社会舆论、风俗习惯等形式而表现出来。
道德规范出于人们社会生活的日积月累、约定俗成,无须经过某个专门的国家机关制定、认可和解释,它的运作、功能的发挥也不必通过一定的程序或某个行政命令而实现。
3、实现方式不同
法律和道德作为人们的行为准则,都具有一定的约束性和强制性。然而两者约束性、强制性的方式、程度有极大的差别。法律具有较强的约束性,具有国家的强制性,它往往以国家的强制力为坚强后盾,依靠强制手段来加以推行和实施,法律主要是一种外在强制力。
道德对人的行为的界定十分模糊,一般只对人提出做或不做一定行为的倾向性要求,没有设定明确的行为模式,它本身所具有的约束性、强制性也没有法律那样严厉和显著。
它的实施、实现也不是依靠国家的强制力,而主要是依靠社会舆论、社会评价的力量,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内在修养、传统、风俗习惯和社会教育的力量来维持,诉诸人的心理,通过人们的内在的自觉而进行的,道德是一种内在强制力。
4、调整范围不完全相同
法律所调整的范围主要是人的行为,与建立和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息息相关的人的行为和社会关系。
道德所调整的范围远比法律广泛得多,它几乎涉及人们在社会生产、生活、交往中的一切领域、一切活动、一切人际关系,涉及人的外在行为和内在思想、动机。法律所调整的绝大部分对象,同样也可以用道德来调整,而道德所调整的对象不一定可以通过法律来调整。
5、评价的尺度不同
法律评价人的行为的标准和尺度是合法与不合法,有效与无效。只要人的行为符合法律、法律规范的规定,就是有效的和合法的。
道德评价人的行为的尺度和标准主要是一定社会的价值观念体系,是一定社会、一定人群集合体的善恶观、公正观、是非观、荣辱观、美丑观。人们的行为只要符合一定的道德观念、道德价值,就是正当的和合理的。
因此,法律的标准与道德的标准具有一定的差别,法律标准远比道德标准明确和规范。
6、权利义务的特点不同
道德和法律都是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都是通过权利和义务的配置而实现社会调控的。但法律主要是以权利为本位,道德主要是以义务为主体。
法律的权利和义务是法定的,是以法律为根据和基础的,是法律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权利和义务,在社会中主要体现为一种实在形态,具有确定性、可预测性的特征。
二、法律与道德的联系:
1、相互制约
法律是通过立法、实施并强制执行的, 以此来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而道德则是通过科学、正确的评价, 推动法律的废除、修改以及实施等。制约道德或者不道德的行为, 都不会超越社会基本秩序的许可范围。例如:人们提倡见义勇为, 但是不能在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来见义勇为;再比如:一些不守信用的小行为, 虽然属于道德谴责的范畴, 但是这一行为如果发展到诈骗的话, 就要负法律责任。
2、在内容上相互渗透, 相互重叠
在法律规章制度中, 会存在一些道德条款, 同样的, 在道德规范中, 也会有一些具有法律性质的条款。法律中的很多规章制度都是通过道德规范演变而来的, 其中蕴含着道德精神;同样的, 在道德规范中, 也存在着很多具有法律性质的条款。尤其是在价值层面上, 两者之间更是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由此可知, 两者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重叠的。
3、在地位上相互转化, 相互吸收
法律和道德两者之间的根本目的是相同的, 都是保障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具体来说, 道德是法律的基础, 道德规范中所规定的, 在法律中也会有所体现, 这也就体现了道德法律化的结果, 可见, 两者是相互吸收的。
4、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作用
法律和道德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是相互作用的。例如:法律维护道德的存在, 道德则为法律的存在提供有利的基础保障。在社会的发展中, 法律和道德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 法律应是以道德为基础的, 切不可认为法律是万能的。因此, 只有将法律和道德两者进行有机的融合, 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综上所述, 法律的存在是为了更好地维护社会的和谐发展, 道德的存在则是为了追求更好的社会生活。两者之间既有不同, 又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不管是法律的道德化, 还是道德的法律化, 只有我们切实加强对法律和道德两者之间的正确认识, 借助两者共同的力量, 才能将依法治国、以德治国进行到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法与道德
道德与法律的区别:
1.法律的表现形式表现为国家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或国家承认的习惯,而道德是一种思想和意识形态的东西。
2.思想道德主要涉及个人思想和思想问题,界定毕竟模糊,而法律诉讼的范围是非常具体和明确的。
3.思想道德修养主要依据个体内在的要求和信念起作用,是一种“软调控”,法律是通过强制性的外在控制发生作用,是一种“硬控制”。
道德与法律的联系:
1.道德与法律都是规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社会规范,也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反映,反映了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
2.法律是思想道德的保障,思想道德建设是法律制定的目标。
3.道德是法律的评价标准和推动力量,是法律的有益补充,在某些情况下会相互转化。
道德的特征
1.共同性
道德有一定的共同性,它指同一社会的不同阶级,甚至不同社会的不同阶级的道德之间,由于类似或相同的经济条件、文化背景和民族心理而存在着某类相似或相同的特性。
2.民族性
民族性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个性特征,包括民族的精神、气质、心理、感情、性格、语言、风俗、习惯、趣味、理想、传统,以及生活方式和理解事物的方式等诸多方面。不同民族间道德的原则标准亦有所不同。
3.历史继承性
道德与其它观念一样,既有发展的一面,又有继承的一面。
4.自律性
道德主体借助于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借助于对现实生活条件的认识,自愿地认同社会道德规范,并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践行道德规范,从而把被动的服从变为主动的律己,把外部的道德要求变为自己内在良好的自主行动。
5.变化性
道德观是不断更新变化的,不同时代道德是有侧重的,某种方面说,在不同的时代评价古代都有其局限性。
6.传播性
道德观的来源于对世界的认识,而对世界的认识是在变化的,所以道德观也是变化的,是学习的,是可以传播的。
法律的特征
1.法是被提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的意志的体现。
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3.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
4.法的社会性。在阶级社会中,法在实现统治阶级职能的同时,还"执行由一切社会性质产生的各种公共事务"的职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道德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这玩意分权重么?又不是资源扶持。如果题主说的是权威性的话, 那无疑是法律的权威性更大一些,法律是道德的最基本底限,且具有非常强的约束力和强制性。而两者的关系就在于容忍度上,触犯法律是零容忍,而违背道德还是有转换的余地的。
之前写过几篇问答, 一直在强调一个问题,那就是“遵纪守法的人”并非是好人,很多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是个遵纪守法的好市民”,遵纪守法的人就一定是好人么?遵守法律的人不一定是好人,而违背道德人也不一定是坏人,大多人之所以不敢违背法律,是因为法律的权威心和强制执行性,一旦违反法律,必然会受到相应的制裁,严重的还会被剥夺生命权,这也是大多数人不敢触犯法律的原因所在。
而道德却不一样,人们的很多行为实际上都与道德相冲突,比如公众场合大声喧哗、随地吐痰、景区景点乱写乱画等等,这都违反了道德,但因为没有伤及他人,且也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故不适用于法律。却有可能除非其他的规定,但这种约束力实际上并不是强制性的,不具备约束力,执行起来全靠个人的自制力、自律性。
所以说,道德与法律结合起来构成了整个社会的规则体系,法律规定了人们最基本的道德标准,而传统意义上的道德标准,其主要作用是引导人们正向发展,构建和谐美好社会,人与人能够和平相处。而随着社会的稳步发展,道德行为规范也会越来越健全,而法律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的健全。而这个过程是漫长的,是根据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或发生了一些事情之后,再做出改变或调整的。基于我个人的观点,我认为法律的更具有权威性,且必须是人人遵守的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