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题 答案为什么是D

历史测试试
16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经历过三个阶段,而在第二阶段的后期,又有九品中正制度出现。社会学的观点
认为,一个社会能够创造更多的向上流动的机会,是社会进步的表现。若以此衡量,则中国古代社会
进步程度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应该是

①世官制阶段

②察举制阶段前期

③九品中正制时期

④科举制阶段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④③②①
D
.④②③①

②汉代察举制度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制度前期,后期为士族垄断】

③九品中正制品评主要有三个内容家世、行状、定品。出身寒门者行状评语再高也只能定在下品;出身豪门者行状不佳亦能位列上品。于是就行成了当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陈群九品中正制的实施,实际上是和曹操“唯才是举”的思想南辕北辙的。设立九品中正制,就是为了缓和中央政府与世家大族的矛盾,以求得世家大族对曹丕代汉称帝的支持】
【故此很明显②好于③】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12
科举制的进步性最高,也是古代最好的选拔制度。
九品中正制是针对察举-征辟制选举权流失的弊病,而采取的选举改革。其目的就是要将选举权收回中央,便于皇帝控制,重新建立士人与朝廷官僚制的正常关系,以逐步削弱地方化的倾向。

察举制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它的主要特征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从上面可知,九品中正制加强了中央的权力,而察举制地方的权力较大,地方有更大的上升渠道。
世袭是最差的制度。追问

征辟制选举权 什么意思

追答

征辟跟察举是并行的,中央征辟,地方考察举荐,形成互动关系,来共同选拔人才。

第2个回答  2013-10-12
题目问的是中国古代社会进步程度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显然科举制最为合理,世官完全没有向上流动的机会,最不合理,那么剩下的两个,察举制虽然出现汉代,比九品中正制时期早,但它却和科举一样是从民间选拔人才,寒门士子同样可以通过这两种制度进入国家统治阶层,,而九品中正制虽然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比察举制晚,但它选官只看出身门第,不看才能品德,反而比察举制退步,所以察举制排在九品中正制前面。
第3个回答  2013-10-12
同意前几位的观点,这道题就是要仔细观察题目的意图。关键是:“一个社会能够创造更多的向上流动的机会,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下次小心,别再被坑。追问

九品中正制比察举制好吗

追答

我个人觉得察举制比较“好”。历史不总是前进的。察举制在初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一批能为国家做贡献的人被推举出来当官。当然,到了后期就变味了。九品中正制从一开始就是为士大夫阶级服务的。东汉后期开始,氏族观念开始出现。(我指的是官氏族)。所以,九品中正制太不公平了。

第4个回答  2013-10-12
题目问的是中国古代社会进步程度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众所周知,科举制是最科学合理的,就像我们今天的高考一样,是挑选人才的最合理方法。然后根据历史时间,可以得出察举制在九品中正制之后。题目也说了一个社会能够创造更多的向上流动的机会,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基本上就是倒推。世官制阶段绝对是最落后,没有给下层创造向上流动机会的选官机制。于是选D追问

历史教科书上写汉武帝是实行察举制 魏晋南北朝朝实行九品中正制 而且上面题目不是说了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经历过三个阶段,而在第二阶段的后期,又有九品中正制度出现 第二阶段察举制 后期就是九品中正制 怎么说察举制在九品中正制之后

追答

汉代之后是魏晋南北朝,从公元220年到581年,长达300多年。这个时期的特点是分裂纷争,政权交错。这时的选官制度,针对东汉后期大族名士主持乡闾评议及控制选举过程的流弊,改行「九品中正制」。但察举选士的办法仍在实行,不过退居次要地位。九品中正与察举本质上代表着两种选官导向。由于以九品中正为主,所以察举受到它的制约:由察举入仕者,也须经过中正品第,而且,入仕者的成分、升迁、地位等也受到相当的限制。

汉代察举制中的童子科
这时期的察举制,仍以举荐为中心环节,而当中有所变化
以上来自百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