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喜欢诗词,也有意学习写作诗词,可不知道应该从哪里入手,希望能谈一谈这个问题。说实话,对这个问题我也不知道该怎样说,我自己在学习诗词写作方面就没有经师,没有接受过这方面的系统训练,完全靠暗中摸索,缁铢积累,所以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只能根据自己的经验,给大家提一个建议,供大家参考。 首先,要学好一门知识,必须要对这门知识有浓厚的兴趣,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我从童年的时候听哥哥背毛主席诗词,就被那抑扬顿挫的音调所吸引。上小学时就对课本里的诗词很感兴趣,觉得无论是那抑扬起伏的声调还是那种整齐的形式都很美。课外开始读一些诗词,自己也尝试着写诗。我在上小学时读了不少大部头的古典小说,那里面都有不少诗词,尤其是《红楼梦》,到小学毕业读过有四遍,对里面的诗词大多都能背诵。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爱好是从小就培养起来的,也从那时打下了根基。上初中后,对诗词的爱好更是到了痴迷的程度,凡是能借到的诗词选本都会千方百计地借来来读。借的书不可能什么时间想看就什么时间看,于是就抄,把整部书里的诗词作品抄在笔记本或卡片纸上,只要没读过的就抄下来。那时抄过的诗词选本有《新选千家诗》、《元明清绝句三百首》、《唐宋词一百首》以及《白居易诗选》的一部分和萧涤非的〈〈杜诗新译〉〉的一部分,总数近千首,抄了厚厚一本。后来这个本子连同1995年以前写的诗词稿在展转搬迁中丢失了,只有两大信封卡片还保存着。对诗词的痴迷也影响了我的学业,最后连高中都没能考上。 参加工作后,手里有了钱,工资的大部分用来买了书,主要是诗词和历史方面的。1992年,我开始利用手头所有的几种词选,自己动手勘订词谱。先编目录,把几种书中同一词牌的作品编到一起,然后逐首分析,考订异同,列出词谱。每天晚上熄灯以后,同宿舍的室友都进入了梦乡,我还点着台灯干到深夜。这项工作断断续续持续到1995年,在七种选本10000多首作品的基础上,整理了400多个词调的词谱,没有最终完成。1998年从烟台回来,光书就装了三四编织袋,两大纸箱,和一个大号樟木箱。 要学好一样东西,不仅要有浓厚的兴趣,还要有脚踏实地的态度和持之以恒的毅力,这是前提。 要学好诗词,必须多读强记,对那些经典作品最好能够背诵下来。古人云:“三分诗七分读。”读要读出声调,这样才能读出诗的韵律,把握语感。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溜”,说的就是在多读熟读的基础上充分把握诗的语感,把握了诗的语感,写出的诗才能语言流畅,不至于生硬晦涩,读不成句子。 以上仅仅是第一步,是打基础的积累阶段。积累深厚了,就可以进入实践阶段。那么实践应该从那里入手呢?我认为应该从古体入手。这个古体就是不讲格律的古体诗,是相对于讲格律的近体诗来说的,包括古风、古绝、乐府歌行等。这不仅仅是我个人的意见,很多诗界的前辈都持这种意见,诗界泰斗霍松林老先生就持这种意见。霍先生的文章我没读过,我是从别人的文章中知道霍老的这一意见的,所谓“英雄所见略同”。 为什么要从古体入手呢?学习诗词写作首先要过的一关就是语言关。诗词写作所使用的语言是不同于我们日常使用的口语和白话的,而是文言。文言我们今天已经不大好掌握,更何况诗的语言又不同于散文的语言,这就更增加了难度。所以前面我提出一定要多读熟读古典作品,目的就是增强对语感的把握。写诗的第一步就是要把句子写通顺了,符合诗的语言规范,读起来才能有诗味。为什么不提倡先学格律呢?这是因为格律对语言的要求更高,难度更大,所以要先从容易做到的入手。这就好比教小孩子跑步,你不能先跟他讲一大堆跑步的正确姿势啦,规矩啦,一开始就用这些规矩束缚了他的手脚,恐怕这个孩子终生也学不会跑步,一辈子也跑不快。你首先要培养他的素质,让他能跑起来,能跑快了,然后再加以规范,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诗词也是一样,如果一开始就被格律束缚住了手脚,恐怕一辈子也写不出象样的作品来。第一步首先要做到语言通顺,意思明白,然后进于格律。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在于利于养成气格。凡文章以气格为主,如其语言精细而气格卑弱,毋宁语言粗陋而气格高峻。当然,文学首先是语言的艺术,气格不能离开语言而独存,而是要借助语言以彰显,但好的文章却必须具备高的气格,否则就不入品流。 句子写通顺了,意思写明白了,语言这一关过了,然后可以进而学习格律。我学写诗词就是先从古体入手的,到20岁后才开始学习格律。 要能熟练地掌握格律,写出符合格律规范的作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格律诗对一首诗的每一个字的声调都有严格的要求,要讲究平仄粘对。平仄就是声调要平仄相间;粘是指下联的出句头两个字的平仄要和上联对句的头两个字平仄相同,就是平粘平,仄粘仄。因为每句的第一个字的平仄往往可以不论,所以重点在于第二个字。拿一首七言律诗来讲,第三句的第二第四第六个字必须与第二句的第二第四第六个字平仄相粘,第五句的第二第四第六个字必须与第四句的第二第四第六个字平仄相粘,第七句的第二第四第六个字必须与第六句的第二第四第六个字相粘。对就是一联当中的上下联平仄要相对,平对平,仄对仄,重点也在第二第四第六个字上,所以又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说法”(这一说法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句式)。对一首诗的用韵也有严格的要求,用哪个韵部必须一韵到底,不能出韵。写格律诗词的要点在审音选字,就是要准确把握每个字的读音,选用语音准确意思准确的字来表达。通常我们写散文用词只要意思准确就行了,但在律诗却还必须考虑读音准确。在要求对仗的联里,不仅要意思准确,语音准确,还要做到词性准确,对仗工整,难度就更大了。审音选字一方面要有准确的普通话基础,另一方面要靠平时的词汇积累,要多掌握词汇,用甲不和谐就改用与甲意思相同或者相近的乙,用乙不行就用丙,用丙不行就用丁。积累词汇离不开平日多读书。 写格律诗难度最大的恐怕要算对仗。因为律诗在古代是每个学子的必修课程,所以这方面的训练是从小就开始进行的。我们读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中可以知道,他们小时侯上学每天都要对课,就是进行对仗方面的训练。这种训练从一个字到两个字到三个字,逐渐增加字数和难度。古人还编有专门训练小孩子学做对的书,如明朝司守谦的〈〈训蒙骈句〉〉,清朝李渔的〈〈笠翁韵对〉〉,车万育的〈〈声律启蒙〉〉等都是这方面的启蒙教材。这些书的内容虽然已经与我们现代人的生活差距很远了,但对我们学习对仗还是有一定的帮助的,把这些书读熟了,做诗对仗就会容易些。另外,明清时人编的〈〈幼学琼林〉〉对学习对仗也有帮助。《幼学琼林》全书用对偶句写成,容易诵读,便于记忆。全书内容广博、包罗万象,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人称“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走天下”。书中对许多的成语出处作了许多介绍,读者可掌握不少成语典故,此外还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的著名人物、天文地理、典章制度、风俗礼仪、生老病死、婚丧嫁娶、鸟兽花木、朝廷文武、饮食器用、宫室珍宝、文事科第、释道鬼神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书中还有许多警句、格言,到现在还仍然传诵不绝。 另外,古代的声韵与现代的声韵已经有了很大不同,对古代的声韵知识也是必须学习和了解的。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