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个回答 2013-04-28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Kohlberg’s Theory of Moral Development)L·科尔伯格是美国当代发展心理学家,他致力于儿童道德判断力发展的研究,提出了“道德发展阶段”理论。道德发展阶段认统治是以不同年龄儿童道德判断的思维结构,来划分儿童道德观念发展的阶段,强调儿童的道德发展与其年龄及认知结构的变化有很大关系。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受到瑞士儿童心理学家J·皮亚杰的观点的影响,被称为是皮亚杰在道德发展领域的继承人。他的研究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分析基础上,引起了西方心理学界,特别是美国和前联邦德国的教育界的很大反响。
一、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
科尔伯格主要是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论述道德发展的,他强调道德发展是认知发展的一部分;强调道德判断同逻辑思维能力有关;强调社会环境对道德发展有着巨大的刺激作用。
科尔伯格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道德两难论法。他编制了九个道德两难故事和问题,如常用的一个故事便是海因茨偷药的故事:欧洲有个妇女患了癌症,生命垂危。医生认为只有一种药能救她,即本城一个药剂师新研制的镭锭。配制这种药成本为200元,但售价却要2000元。病妇的丈夫海因茨到处借钱,但最终只凑得1000元。海因茨恳求药剂师说:他的妻子快要死了,能否将药便宜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帐。但遭到药剂师的拒绝,并且还说:“我研制的这种药,正是为了赚钱”。海因茨没别的办法,于是破门进入药剂师的仓库把药偷走。问:这个丈夫该这么做吗?为什么?利用这类两难故事,科尔伯格研究了75名10~16岁的被试。以后每隔三年重复一次,直至22~28岁。他让被试听了故事后判断是非,然后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再根据他们的回答划分道德判断发展的水平。同时又根据一系列的回答,编制了各种不同水平的量表,再来测定其他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科尔伯格从被试的陈述中区分出30个普遍的道德属性,如公正、权利、义务、道德责任、道德动机和后果等等。每一个属性可分为6个等级,合计180项,然后把谈话中儿童的道德观念归属到180项,然后把谈话中儿童的道德观念归属到180项分类表的一个小项下作为得分。儿童在某一阶段的得分在其全部表述数中所占的面分比,便是儿童在该阶段的道德判断水平。据称其信度高达0.68~0.84。这种方法是科尔伯格研究人的道德判断发展的重要手段,并在研究中发现人的道德判断存在着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分为一系列不同的阶段。科尔伯格认为,人的道德判断可分为三种水平,每种水平各有两个阶段,共六个阶段。
1、前习俗水平。这一水平上的儿童已具备关于是非善恶的社会准则和道德要求,但他们是从行动的结果及与自身的利害关系来判断是非的。这一水平有两个阶段:阶段1,惩罚与服从的定向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认为凡是权威人物选手的就是好的,遭到他们批评的就是坏的。他们道德判断的理由是根据是否受到惩罚或服从权力。他们凭自己的水平作出避免惩罚和无条件服从权威的决定,而不考虑惩罚或权威背后的道德准则。阶段2,工具性的相对主义的定向阶段。这一阶段儿童首先考虑的是,准则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有时也包括别人的需要,并初步考虑到人与人的关系,但人际关系常被看成是交易的关系。对自己有利的就好,不利的就不好。好坏以自己的利益为准。
2、习俗水平。这一水平上的儿童有了满足社会的愿望,比较关心别人的需要。这一水平的两个阶段是:阶段3,人际关系的定向阶段或好孩子定向。这个阶段的儿童认为一个人的行为正确与否,主要看他是否为别人所喜爱,是否对别人有帮助或受别人称赞。阶段4,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意识到了普遍的社会秩序,强调服从法律,使社会秩序得以维持。儿童遵守不变的法则和尊重权威,并要求别人也遵守。
3、后习俗水平。这一水平上的人们力求对正当而合适的道德价值和道德原则作出自己的解释,而不理会权威人士如何支持这些原则,履行自己选择的道德准则。这个水平的两个阶段是:阶段5,社会契约的定向阶段。在前一阶段,个人持严格维持法律与秩序的态度,刻板地遵守法律与社会秩序。而在本阶段,个人看待法律较为灵活,认识到法律、社会习俗仅是一种社会契约,是可以改变的,而不是固定不变的。一般说来,这一阶段是不违反大多数人的意愿和幸福的,但并不同意用单一的规则来衡量一个人的行为。道德判断灵活了,能从法律上、道义上较辨证地看待各种行为的是非善恶。阶段6,普遍的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这个阶段个人有某种抽象的、超越某些刻板的法律条文的、较确定的概念。在判断道德行为时,不仅考虑到适合法律的道德准则,同时也考虑到未成文的有普遍意义的道德准则。道德判断已超越了某些规章制度,更多地考虑道德的本质,而非具体的准则。
二、道德教育的基本观点
科尔伯格重视把研究成果应用到教育上去,从而形成了自己的道德教育观点:
1、道德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提高儿童的道德判断能力,培养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把认知——发展观点运用到道德教育中去是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的突出之点。他把儿童的道德发展看作是认知发展的一部分,儿童道德成熟过程就是道德认识的发展过程。儿童道德成熟的标志在于他能否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并形成他自己的道德原则的能力。而不是只具备服从他周围成人的道德判断的能力。在他看来,儿童道德的成熟首先是道德判断,然后是与道德判断一致的道德行为上的成熟。儿童的道德成熟水平最明显地表露在他的道德判断中。因此,科尔伯格认为一个人的道德判断水平与他的道德行为基本上是一致的。道德教育应以提高道德判断能力为重。
2、儿童的道德发展是有阶段性的。科尔伯格认为,在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时,应随时了解儿童所达到的发展阶段,根据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的特点,循循善诱地促进他们的发展。他的研究表明,儿童的道德发展必须依次经过各个阶段,但不是所有儿童都能达到最高阶段的。尽管不能跨越各个发展阶段,但儿童总是喜欢超越自己已有的水平,达到较高阶段的道德判断水平。因此,要为儿童提供下一个阶段的模式,以利于儿童道德水平的发展。
3、学校、家庭和社会要创造良好的条件,广泛开展各种道德教育活动,提供略微超出儿童发展水平的 社会道德问题让他们讨论,以激发他们去实现更高阶段的道德水平,使他们的思维模式向更高水平发展。
三、意义及评价
科尔伯格对道德发展问题的一系列研究,扩展了皮亚杰关于儿童道德判断研究的理论,在发展心理学中形成了一个重要的道德发展阶段的模式,使道德现象得到了比较客观的科学证明,并有助于将道德发展的理论用到学校道德教育中去。他的研究在欧美各国的心理学界和教育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对学校的道德教育是有启发的,尽管还存在着某些局限性。人们一般都肯定他的道德发展阶段论,认为他的研究为学校道德教育提供了理论根据。对“道德两难法”给予较高的评价,运用这种方法,对发展儿童的道德判断能力,分辨是非善恶,有积极意义。并认为他对传统道德教育中刻板灌输、强迫执行、盲目顺从、机械重复等方法的批判,无疑是正确的。也肯定他重视社会环境对儿童道德以展的影响作用。需要指出的是,科尔伯格强调儿童道德判断能力的重要作用,是他的认知——发展理论在道德教育上的必然反映。仅仅强调道德判断能力,而忽视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在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全面的。儿童的道德品质不只是要具备道德认识,还要有丰富的道德情感、坚强的道德意志和良好的道德行为,并使之成为习惯。但是,科尔伯格关于道德认识和行为的关系的看法,也存在着片面性。他过分强调儿童的道德判断能力的作用,而忽视了道德行为的训练。上学生活中可以看到儿童的言行不一,有时并非是由于缺乏正确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有时儿童往往是在没有意识到道德准则的情况下作出道德行为的,可见应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此外,科尔伯格不重视习惯在儿童道德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也是片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