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为什么不称帝

自古“乱世出英雄”,李鸿章这位晚清重臣,他受到太后慈禧的重用,更受到外国政治家的敬重。无论是从智慧胆略上,还是从资历上,李鸿章都比朝廷诸多的迂腐旧儒要强很多。他手握重兵,以当时淮军的实力,要想取代岌岌可危的清王朝,并不难。他为何不取而代之呢?

第1个回答  2011-05-01
面对清廷内部封建顽固派的重重阻挠,李鸿章曾雄辩地提出“处今日喜谈洋务乃圣之时”。他认为在追求自强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外须和戎,内须变法”的洋务总纲,也就是在列强环伺,外侮日甚的环境中,尽最大可能利用“以夷制夷”的外交手段,为中国的洋务——自强建设赢得尽可能多的和平时间。为此,他一生以外交能手自负,处理过许多重大的对外交涉。

当时,曾国藩患肺病,僦居城南报国寺,与经学家刘传莹等谈经论道。报国寺又名慈仁寺,曾是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的栖居所。面对内忧外患,强烈的参与意识使曾国藩步亭林以自喻。他在桐城派姚鼐所提义理、辞章、考据三条传统的治学标准外,旗帜鲜明地增加了“经济”,亦即经世致用之学一条。李鸿章不仅与曾国藩“朝夕过从,讲求义理之学”,还受命按新的治学宗旨编校《经史百家杂钞》,所以曾国藩一再称其“才可大用”,并把他和门下同时中进士的郭嵩焘、陈鼐、帅远铎等一起,称为“丁未四君子”。太平军起,曾、李各自回乡办理团练,曾氏又将自己编练湘军的心得谆谆信告李鸿章,足见期望之殷。
第2个回答  2011-04-17
第一他在历史上也有些败笔,但是他本人其实还是爱国的。第二,此一时彼一时,提前几百年,他或许会改朝换代,但是现在的帝制已成了将死之身,油水并不多。至于地主阶级出身的李中堂大人,由于本身的局限性,不一定会认同,君主立宪等体制。再说了中国的实际国情也不适合,孙中山先生后来不是印证了么
第3个回答  2011-04-17
"他受到太后慈禧的重用",引用你的话,权利掌握在慈溪手中,扩大点说,在满清贵族手中,他一个汉族人终归是走卒。
称帝这么大事儿是儿戏么,你看看历史上皇权还很强势时大臣称帝的有几个有好下场的。
老百姓也不会认同他做皇帝,这是一种惯性,都两百多年清朝了,换个皇帝不会得到人民的认同。
李鸿章估计就没过当皇帝的念头。
第4个回答  2011-04-17
客观条件不具备、、、、、。
第5个回答  2011-04-17
手握重权也不在乎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