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的收入到底高不高,为什么很多医生说他们收入很低?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05-29
医生的收入高低取决于他们的资历如何。新入门的医生工资肯定是不高的,但随着资质和能力的增长,他们工资也会水涨船高。有一些名医他们除了医院的收入以外还会在一些地方门诊就有额外的收入,有些挂号费就要几百块那么多,一天下来收入是很可观的。
第2个回答  2020-07-06
对于这个问题,其实这个和其他行业也是一样的。也是要分具体的职位的,因为具体的职位这个工资肯定就是不一样的。比如外科医生,只要是能上手术台的工资肯定就是不低的,所以,灌关键还是要看职位。
按照上面的理论收入,我这个朋友应该至少年入年入50万以上,但是实际收入只有上面的一半不到。
首先,关于所谓的灰色收入。这个我不清楚,人家也不会说的很明白,所以我就不多说了。不过,我朋友说他不收患者红包,问他为什么?回答:主要是风险大,不值得,而且收了红包,临床工作会受到很大掣肘
他们科室老板的原则是:除非政策规定,能用进口药就不用国产药,能用进口器械就不用国产器械。(据说他们老板有一次被国产器械坑的很惨,赔了病人一大笔钱)医院医务处给他们科室统计的用药数据:辅助药物的比例只有1%,99%是治疗用药。这个业内人士肯定明白,要赚钱就得多用国产药,辅助药和国产器械,进口的反而没有回扣,只有学术支持。
工资:事业单位的工资都差不多,一个月的工资加补贴大概4000多元,但是四金和税都是扣在工资里的,所以实际到手也就几百块钱。据他说自从2016年以来医生的工资就再也没涨过。
奖金:据朋友说他们医院的奖金不是按照科室收入发放的的,而是按科室等级发放的,医院将各个科室根据临床和科研水平分成A,A-,B,B-,C五个等级,各个等级发放不同的奖金。他们科室算是A级科室,奖金算是最高的一档。
值班费和门诊补贴:每个月值6个24小时班(值班后没有补休的,第二天继续上班到下班),收入在700左右。每周两个门诊,每次看约50个患者,每月2000元左右门诊费(每个月会因为各种原因扣几百)。平时加班或者双休日来加班是常规,没有加班费。夜间紧急情况被叫来医院,就报来回车费。
节日和年终奖:有一点需要说明,所谓的13薪是指工资,不包括奖金,所以也就3000元。同样的所谓的假日三薪也是如此,按照基本工资算,过年上一天班150元。
介入放射补贴:介入补贴400元一台,我朋友每月50台,就是20000元。但是这个400元是五个人分的(两个医生,两个护士加上一个放射科技师),我朋友可以拿150元,这样算也有7500元。可是这个钱也是拿不到的。每个月医院把介入补贴发给科室,由科室自行调配,最后发到手上的也就三、四千左右。说实话,介入补贴真的是血汗钱,我朋友的甲状腺已经萎缩。所以,这个还是要看具体情况。
第3个回答  2020-05-29
医生的收入是很高的。当然任何一个行业都要遵循二八定律。就是说有20%的人是最高收入群体,其他的收入就比较普通。但是相对其他职业来讲的话,医生的收入还是很高的。特别是现在很多私人医院执行的是跟业绩挂钩。这样子的话,医生的收入就更高了。很多医生说他们收入很低,可能是因为他们从事的行业跟人的生命有关系,他们觉得人的生命不值那样的价值。显得他们的收入就低了。分配他是有一个原则性的。迟早有一天我国的医生的收入也会变得越来越高。因为生命的价值越来越高。
第4个回答  2020-05-29
每个行业都有高收入和低收入的。医生也是一样的,如果是大城市的三甲医院,一般医生的收入不会太低的,而且肯定高于当地的平均工资。如果是乡村医生,那么他们的收入真的不高,虽然现在国家关注乡村医生,但是他们的收入还是不会有很大的提高。
第5个回答  2020-05-29
医生收入并不高,但是目前的情况是:医生哭穷,病人喊贵……那么这钱是被谁赚了呢?
如今国内的医药价格体系有几个很鲜明的特征:医务人员的劳务价格被严重低估;而与之相反,一些新检查、新治疗手段收费明显偏高,新药、进口药的价格也明显偏贵。
这些特征,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去医院看病,如果不买药、不做用到设备的检查和治疗,仅仅找医生实施诊疗的话,国内患者是不会喊贵的。
分析病史、诊断疾病、给出治疗建议的过程凝结着医生多年的学识和技术劳务付出,但病人仅仅只需要为此支付几十块甚至低至几块钱的诊查费。
按照北京的收费标准,一个消化内科医生,在学了至少八年医、规培三年、经过专科和内镜训练后,给患者做一次肛门镜检查只收费5元;很多基层医生,年近三十岁的年纪还在医院值着20块钱一晚、连一份外卖都叫不起的夜班。
当然,这个价格是指政府制定的医务人员劳务价格,并不包括所谓的红包回扣等灰色收入。我们给出这个价格,无非是想说明,在定价者的眼中,医生的劳动是多么的不值钱。
目前,医疗服务的价格靠政府定价管制。因此医生的劳动不值钱,完全是政府的意志决定的。那么,为什么在政府眼里医生这么廉价呢?
在一些定价者眼里,价格定得越低,就越能保护患者的利益、越能体现医院的公益性。然而,这种想法显然是荒谬可笑的,在财政补贴远远无法补偿劳务收入的差价时,要求医生用爱发电印钞是不切实际的。
其次,价格制定者主要来自价格主管、卫生行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也就是说,一群外行在制定价格,你却拿他们没办法。他们只看见医生高收入可能带来的问题,却没有看见医生付出的五年又三年的努力和承担的风险。
另外,在目前的医药价格体系里,并没有对医生劳务成本的精确测算,医生的人工成本只考虑了时间因素和基本的耗材,没有考虑不同项目的操作难度,也没有考虑医生深造、继续学习付出的精力和时间,并不能反映医疗服务的真实价格。
在广东,一个医生收治一位住院病人,每天查房、分析病情和检查检验结果、书写病历、设计或按需要更改治疗方案并且随叫随到,所有这些付出换回的诊查费只有3块钱/日。
而发达国家是怎么测算医务人员的劳务价格的呢?在美国,医疗服务的价格由利益相关团体(医生护士、医疗机构和保险公司等)谈判决定,因此能够最大程度地考虑不同服务的工作时间和强度、医疗服务运行成本(包括医疗责任险)以及医生培训的机会成本。
除此之外,还有专门负责及时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的委员会,由各大临床专科的医生代表组成,另外还要依照GDP增长变化、法律政策的变化和全国保险覆盖人群进行改动。
再回头看看中国,不仅价格制定不合理,还缺乏健全的价格调整机制。举个例子,重庆市目前执行的医疗服务价格是在测算2002-2003年物价和工资成本的基础上制定的,然而,2002年,重庆市社会平均年度工资为9863元,而2012年已经涨到了45392元。这么多年来,除了新增和部分修订外,价目表没有进行过全面的调整。
我们怎么走到了这一步?
上述的这种扭曲的医疗服务价格的起源要追溯到建国初。1950年,国务院在全国卫生会议上,明确了中国医院的福利性质。因此,为了表现医院的福利性和公益性,最初在制定医疗服务价格的时候,就是走的亏本路线。
然而,医生干着亏本的活,那么拿什么钱来填这个窟窿呢?在那个计划经济的年代,社会物价水平低,民众的医疗保健需求有限,财政的拨款投入也较多,因此可以勉强维系收支。
由于我们是一个需要时刻体现优越性的国家,1972年,政府不仅不增加、反而下调了医疗服务收费标准,直接让公立医院陷入半瘫痪。
改革开放以后,医院才逐渐获得了自主经营的权力,政府开始放权并减少财政拨款,要求医院自收自支。这本来是个纠正医药价格体系问题的好机会,但物价部门依然坚守医疗服务的低价策略势不动摇。为什么物价管制部门就对医生这么恨之入骨呢?
实际上,这些价格管制部门并没有针对谁,他们只是还有着比起关心医生的感受更重要的、负责稳定物价总水平的任务。
相似回答